世界网络>>>无线技术>>>无线理论

 

侧观Bluetooth的风姿与困扰

作者: 陈乃塘
摘自:台湾《新通讯》 2001 11月号 第9期

浪迹江湖20余载,从未见过任何一门新技术,会激情带进世界各地的人才、人财,汇成一条庞大的技术长城。他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更没有凭空消失的理由。尽管大环境的变量空间吊诡深邃,一门水到渠成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也许会淘汰不适者,但是,它会找到生命的出路,对蓝牙来说,即使,前有晦暗的时代不确定性,后有802.11b、HomeRF、1394 RF的追兵,其发展趋势,却是非常明确,讲白一点,就是PAN。唯一遗憾的是猥琐的人性,局内者的信息人与局外者的消费者,遗失了该有的理性与智性。鉴古知今,所有的新技术发展历程,多要历经一段养成萌芽期,奈何,现在的老板与专业管理人的耐性一日不如一日,贪心却一日高涨一日,忘了成长是要赋予给他足够的时间与照顾。

此文,先从历史发展的思维,来观察蓝牙之发展历程,并思索其身后潜藏、尚待解决与克服的课题。

回首1999之际,从Intel每一季的技术论坛断断续续的开始看到Bluetooth在未来PC平台的新技术角色。同时,各个相关信息媒体也不落人后大量报导有关这方面的讯息。该时,Intel的FPET6(Future Platform Enabling Tool)揭露了不少与Bluetooth相关的信息。比如说,Bluetooth模块的组件与推出时间,系统与天线的衔接方式,Bluetooth软件的架构以及与BIOS的互动关系,皆有蛮清楚的交待。千禧年之际,竞争参入者,急遽爆发性成长,而.COM公司的泡沫经济,伴随年底过多库存,而引爆世界经济的坠落。Intel于今年,将其Ambler蓝牙模块终结,又让忠诚的追随者又再一次搥心胸。其Recover Plan,推断应该是由其所并购的Xircom来接手。

基本上来说,Bluetooth就是一个短距离、RF射频无线式的数据通信传送技术。其最大的魅力之处,即在于诉求个人风格的年代里,借着每人一机的大哥大携带式电话,就可以轻易地构筑成个人式的信息通信网路。「Ubiquitous」一辞,无所不在的含意,境界就在于此。

您试且可以想象当大哥大话机、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打印机装置、游乐器装置、无线式耳机,甚至是手表时间计测等,皆内置有Bluetooth的收发功能时;您的使用环境无异是变成一个超级个人数据情报网,您我他,谁都办的到。请试着想想这样子的使用情境:

您的携带式情报机器如笔记型计算机等,可以透过大哥大来上因特网或是送收E-Mail,当有电子邮件进来时,您的手表可以用震动或是呼叫的方式来告知您。您数字相机里头的相片,也可以容易地传送到计算机端做加工处理或是编辑,再从迷人的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携带式MP3播放机利用大哥大下载音乐数据,透过无线耳机来聆听,于Internet上大玩在线游戏之际,又可以听见对手的叫嚣声,多么in又正点的使用情境啊!您也可以像詹姆士庞得(007情报员)一样,新式武器一切掌握尽在手指之尖。

或许如此的部分应用,您也可以从行之有年的红外线的IrDA界面来实现,这话是不错。但是,您可曾留意到,IrDA接口问世至今已经有多年之久,也几乎是每一部PDA,笔记型计算机或Pocket PC的必备IO接口之一。但是,他真的有风行起来吗成为热门的输出入IO接口?相信您的心中必然有所定数。倒是,利用于PDA上的名片个人数据对传,使用的人算不少。

IrDA红外线的传输距离以及角度,固然是其被使用者的诟病所在,个人以为IrDA装置间的「Interoparability」,做的实在不够理想,不够彻底,才是其未能风行的致命原因。

也许,IrDA若是能够早在几年即以开始实行所谓的装置之间插拔测试(Plugtest),相信其使用方便性必定不是今日的局面,若是早被广泛接受,他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您不妨可以看看PCI、USB的Plugtest所带来的历史经验与成果,就可以了解我在说什么。

不管如何,就目前个人通信以及Internet狂卷全球的时间点来说,Bluetooth的出现无异是搭上一部信息特快车,它会不会让IrDA走入历史,并不是很重要的关注点。重要的是,在不久的未来,「蓝牙」极有机会与802.11b无线网络一起出线,让您为他痴狂。

http://www.bluetooth.com是每一个想知道「蓝牙」信息朋友,必须一逛的网站。从其中可以下载最新的1.1版技术规格。铁定是一部「重量级」的技术规格,足以令阁下惊讶万分。光是「核心规格」(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 Core Specification)就有一千余页之多。除了开核心规格之外,尚且有一分称之为「Profile」的规格,也有好几百余页之谱。真是叫人如何来承担呢?

相信有很多人,心中必然存在一个疑问,干吗要搞出两份规格,累不累人哪。「核心规格」比较容易体会是实践完成任何一门新技术产品的必要参考宝典。那么,「Profile」的这份规格,就有一点诡异,作用又是何在呢?

且允许我这么说吧!就以大家比较熟悉的USB接口来说,他依然有一份核心规格,目前是2.0版,用来取代1.1版,是任何工程师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发产品的基本依据经典。此外,尚有一份「USB Interoperability Guideline, ver 1.0」的规范,用来确保各种装置的连接互通兼容性,同时,又经由举办的插拔测试盛会来实际验证。而Bluetooth的「Profile」的规格,其精神所在,就与此相近,只要做如是观即可掌握几分。其实,即是「Device Class」观念的实践。

有时候,很感慨任您英文功力如何的高,要充分看懂整份新的技术规格,也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坦白说,以有形之力与无形的时间赛跑,是苦不堪言的。尤其是,身处新技术规格乱立的时代,产品企画研发人员的日子,除非带点轻松又混混的态度,否则真的很不好过。不过,依据老夫的经验,底下这些原则还是要有所掌握的。

第一:Bluetooth是于1998年5月,由瑞典商Ericsson、美商IBM、美商Intel、芬兰商Nokia以及日商东芝等世界级五大知名厂商,开始致力于标准化活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规格。

第二:「Bluetooth Version 1.0b」的正式规格于1999年7月对外公开,任何人均可以透过其官方网站来下载其规格信息。2001年的1.1版,是较为正确之版本。

1.0b版与1.1版不具兼容性,看起来很单纯,背后却是一言难尽。因为,介于1.0b版与1.1版之间,还存在着一个1.0b+CE(Critical Errata)的版本。而这三个版本之间的互容性,也存在着微妙的关系。1.0b+CE版、1.1版与1.0版,彼此不相容。但是1.0b+CE版与1.1版之间的互换性,不明确。至于未来的2.0,那以后再说。

目前,唯一可靠的判定方式,即是用时间点来加以区隔。这点务必要小心。

◆Version 1.0b:1999年12月

◆Version 1.0b + CE:2000年10月

◆Version 1.1:2001年4月

第三:Bluetooth的无线最大数据传送速率为1Mbit/sec(实效传送速率约为721Kbps),最长的传送距离约为10米。

第四:Bluetooth是利用所谓的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频带,寄望在全球皆可通行,用不着去申请使用的频带。但是,有一点说来蛮有趣的事情,即是欧美的规定使用频宽是从2400MHz~2483.5MHz,与日本的2471MHZ~2497MHz稍微有一点点出入。日本的各大厂商,有鉴于防止未来具备Bluetooth的大哥大违反日本当地的电波法,遂共同提议给「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更改成与欧美一致的频带,对于产品的研发少了一层负担。据称,在1999年10月以后,已经有共识,完成更改的法令。

第五:Bluetooth是采用展频(Spread Spectrum)的技术,而其扩散技术则是采用跳频(Frequency Hopping)的方式。在ISM频带内,以1MHz为间隔设定了79个频道(Channel),每一秒钟之内,跳频1600回,在各个频道切换。大家所熟知的802.11b无线网络,却是采用直接扩散(Direct Sequence)的展频方式。

第六:认识Bluetooth技术基本规格中的一些基本专用术语。在合乎Bluetooth规格的对应机器中,决定跳频型式(pattern)的一方称之为「Master」,与之通信的另一方则是称为「Slave」。一个master可以与其它七个Slave同时通信。此八个机器即是构成一个小网络,特别以「Piconet」来称呼。一个Piconet中的Slave,也可以同时是另一个Piconet的Slave。

第七:Bluetooth的标准化团体「Bluetooth SIG」自从1998年6月成立以来,参加的会员企业数目,已经超过2000以上的知名商社。基本上来说,对于发展对应Bluetooth规格的产品厂商,并无须缴付权利金。但是,为了确保各种装置之间的相互接续性,就有「Bluetooth Logo」的认证问题。

至于「Logo」的认证程序有已经从2000年夏季开始实施。因此,2000年3/4Q,就已经有展品问世。比如说,东芝的PCMCIA蓝牙卡等。

此外,无线设备的技术认证,也免不了。

第八:Bluetooth与PC 2002的存在必要关系,尚且有待观察。与Pocket PC 2002(就是Merlin)的关系,也值得留意。

第九:Bluetooth的软件架构与协议。规格中称之为「Protocol Stack」。

第十:Bluetooth与飞航安全的考量或规制。这方面,要从FAA来得知。

第十一:所谓地「B.L.T」Bluetooth Launch Trial实际验证的实验计划,已经于2001年7月下旬开始实施。

第十二:Bluetooth以及802.11b(Wi-Fi),由于皆是运用在2.4GHz的频带,同时,也都是采用展频(Spread Spectrum)的技术,两者之间的干扰,势所难免。稍后,回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相信大家皆有共通的经验,参加任何一场Bluetooth Developer Conference的研讨会,从中得知Bluetooth的目标价格是订在美金5元前后。对于新技术规格的被广泛接受,这个价格带是合乎情理的,可以说魅力十足。只是依照目前的情况来说,能够有10~20美元的价格,可能就很不错了。

毕竟,要达成5美元的目标,除了必须有量的规模之外,也必须运用某些策略才行的通。回首从1999年7月9日,在日本所举行的Bluetooth技术研讨会中,有一个丹麦的通信机器制造商「Digianswer」开始展示Bluetooth的PCMCIA适配卡,他的展示模式有两个可以留意的地方。一个是藉由该块PCMCIA适配卡,可以采用无线的方式,来操作笔记型计算机上的赛车游戏。另一个展示透过该适配卡将另一部笔记型计算机上网的数据,同步传送至另一部笔记型计算机上。据说,该公司在该次技术研讨会中,至少卖出50部以上的开发工具套件。尔后,您就先看到Toshiba推出的产品,其实,就是这个解决方案。

知名手机大厂Nokia、Erricson老早已经开始展示携带电话机的试作机。基本功能不外乎具有PIM(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r)机能的便携式情报机器。这种结果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很多人以为Bluetooth的先锋第一炮,先驱机种必然是大哥大话机。大哥大越看越对味,未来个人信息流通的出入口,无疑地将是话机要扮演的角色。实际销售占有率达全世界话机40%以上的Nokia以及Ericsson,态度相当积极,皆已经在自己品牌的话机纳入Bluetooth的机能。

模拟线路设计能力卓越的日本方面的态度又是如何呢?其龙头老大NTT的计划蓝图又是如何呢?NTT拟在2001年,开始实施下一世代移动通信W-CDMA的服务,而其携带话机有意采用Bluetooth。以目前时间点来看,时程会延迟。

其实,早在1999年5月在东京的老牌「Business Show」中,就已经展示了W-CDMA端末的试作机。只是,目前推出的服务,并未如同i-mode的一炮而红,个人认为与大环境的蜕变,有相当大的依存关系。

除了大哥大话机之外,另一个呼声极高的试金石机种,就是笔记型计算机或是更迷你更易于携带的PDA装置。

笔记型计算机大厂IBM以及Toshiba起初均表示将于2000年第一季,搭载Bluetooth在某些机型上贩售,个人以为应该不会采用PCMCIA的方式,而是采用模块的方案才比较合理,以他们第一线设计厂商的实力,要做到如此的方式,应当不难才对。如PDA便携式情报端末的知名大厂3COM,也表明在其畅销明星产品「Palm Pilot」考虑将Bluetooth纳入。当时,从各种迹象来看,Bluetooth的市场依然看多。

时间总是会清楚告诉我们答案。事实离当初的研判有相当大的差距。东芝所提共的方案,是采用PCMCIA的配接卡。反而是计算机界的Fujitsu、Sony,皆有提供Bluetooth的产品,是以Solution Oriented为本所提供,也就是除了Host端的功能,远程的设备也配套提供。但是,依据厂商的说词,不同公司的制品,互容性不保证。诚如前面所说的,Bluetooth的终极目标价格约在美金5元,在2000年推出的时间点,有机会在20~30美元的价格地带。2001年底,便宜的蓝牙芯片,有机会落在10美元以下(有量的前提下)。

至于说,Bluetooth如何才能够达到美金5元的期望价格,这可就必须来探讨其模块的架构为何。举例来说,I公司有一系列关于Bluetooth的黄皮书,若是依据该书的叙述,一个Bluetooth模块基本上是由「RF收发器LSI」、「Baseband LSI」、「Flash EEPROM」与「天线」等组件所构成的。通常,要Cost Down的常用手法不外乎有两个较为常用与实用的方式,一个是将多个IC单芯片SoC化,也就是功能整合的意思。另一个手法,是尽可能与销售量大的产品共享相通或是相同的组件。以手机具Bluetooth的场合而言,是指与携带话机能够共享Baseband的组件。

其次,我们可以来看整合的解决方案又能够带来怎样的效果。

若是常翻阅国内外信息杂志的报导,可以发现不少半导体大厂,皆有计划将「RF收发器LSI」与「Baseband LSI」两者于2001年之前,实现两者整合为一的目标。如此一来,要达到美金5元的价格目标,希望度是蛮高的!事实证明,已经有CSR、Transilica、Zeevo、Broadcom、Infineon等公司,可以提供样品。

以目前的制程技术而言,「RF收发器LSI」、「Baseband LSI」两者所采用的制造技术有所差异。「Baseband LSI」是采用CMOS的制程技术,而「RF收发器LSI」却是采用Bipolar-CMOS的制程。若是要将两个IC整合单芯片化,又要将制造成本列入考量的话,采用CMOS制程的可能性较高。又,高频CMOS制程技术在2000年左右也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成熟,也恰巧Bluetooth可能是该种技术的最大应用市场。此外,也有些厂商则是抱持不同的见解,比如说,日本村田制作所就打算沿用其大哥大所使用的陶瓷多层技术。上述提到,可以提供单芯片蓝牙的公司,清一色全是采用CMOS技术。

翻开Bluetooh的规格书,1.0b/1.1版所规范的最高数据传送度是1Mbit/sec(有效的数值应为721Kbit/sec),最大数据传送距离为10米(笔者按:10米是指Class-3, 1mW之场合。如果是采用Class-1的100mW,其传送距离也可以达到802.11b的100米)。传送距离看来不会是大问题,也不容易被人所诟病。但是,不到1Mbps的数据传送度,势必被非支持者拿来大作文章,如果将来依然固守这种规格,除了传送距离的优势外,其它的功能,IrDA红外线已经可以满足目前的大部分需求。因此,一个高速版的Bluetooth是可以期待的。Radio2的衍生,就有其必然性。

只是,他的实践方式会是有循序渐进的阶段性方案,还是直接跳到10Mbps高速的方式。无论是何种方案,共通的六大目标是一致的。这六大目标分别是:

低消耗电流、低制造成本、维持向下之兼容性、低相互干扰、全球共享、免权利金等诉求。

我也听过一种说词,Bluetooth的出现会终结掉IrDA。也有另一派的说法是两者的存在是共存共荣。我的看法是市场的机能自然会找到出路,理性的分析不见得就能掌握最终的结果。就如同公开发行股票市场,任何本益比再高的股票依然一堆人在追逐抢着要。当世界经济反转,又逢恐怖主义,悲观气息就如排山倒海而来,您能说是盲目吗?话虽说如此,要将Bluetooth与IrDA预测未来,技术性分析总比快意江湖来的有意义。而这个技术性分析不是从硬件上来着手,却是从上层的协定来下功夫研究。

表1 蓝牙1.1版与802.11b无线网路(Wi-Fi)的比较

无线传送方式 802.11b无线网路(Wi-Fi) 蓝牙1.1版
使用之频带 2.45GHz频带 2.45GHz频带
最高资料传送速度 11Mbps 1Mbps
最长资料传送距离 100米 10米(class3,0dbm值)
输出功率 100毫瓦 1毫瓦
RF调变方式 DBPSK/DQPSK,CCK 2值GFSK
展频方式 Direct Sequence 跳频(Freuency Hopping)
资讯安全性措施 资料加密(WEP) 认证,资料加密
功率消耗(资料传送时) 800毫瓦(Max) 30毫安
0.3毫安(待机时)
频带内之频道数目 14 79
每个频道的频宽 22MHz 1MHz
晶片价格 约15美元 约5-20美元

从实体层上来看,一个是IrDA 1.0/1.1,一个是「Base band + Radio」。

往上看Data-Link层,一个是IrLAP,另一个是「L2CAP+Link Manager」。

再往上看网络层,一个是IrComm,另一个是「RFComm」。

到目前为止,两者基本上是有所差异的。

但是,到了更上一层,Bluetooth SIG宣布采用IrDA所使用的对象交换协议OBEX(Object Exchange Protocol)以及IrTran-P(是IrDA在影像档案的传输协议),如此一来的意义自是非凡。因为更上层的应用软件(比如说,File Transfer等),操作方式在意识上就很相近。

若是您的眼睛够尖的话,1999年的Cebit秀展,Casio即展示了数位相机与大哥大话机以IrTran-P的传输协议来传输画像档案。

对于Bluetooth的未来,个人是抱持乐观的态度,希望合理的价位,人性化的操作模式,易于使用的应用,能够早日到来!科技享乐主义,是现代人难以承受之轻!

而Bluetooth与802.11b的区隔与定位,比较清晰。只要看清楚表1特性上的分析,其应用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两种技术都有认证的制度方式(笔者按:802.11b有WECA-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所使用的Wi-Fi,蓝牙则由Bluetooth SIG所制订的认证机构)。然而,两者之间的电波干扰问题,却是大敌当前。由于双方皆是利用展频的技术,又都是处于同一个频宽,甲方的传送信号,会被乙方视为干扰的噪声,反之亦然。Sony/Tektronix,Mobilian皆有发表实际量测后的资料文献。请务必留意,这些量测是颇为复杂与繁琐的事情,毕竟,他无法模拟到所有使用者的使用环境。因此,他有些基本前提,您所做的测试结果,可能数据上就会有出入。

有三个信息网站,也许能够提供您一些干涉实验,以及一些干涉抑制技术的文献。

http://www.wlana.com/learn/bluecoexst.pdf

美商Intersil公司所实施之干涉实验。

http://www.ti.com/sc/docs/news/2001/01041.htm

美商德州仪器的干涉抑制技术。

http://www.mobilian.com/documents/Characterizing_the_Problem.pdf

美商Mobilian公司干涉抑制技术。

有关Bluetooth与802.11b的干涉抑制技术的议论,是由2000年所成立的专门作业部会「IEEE 802.15.2 Coexistence Task Group」所主导。目前,可以看得见较为成熟的提案,有两种方式。

其一:抑制相互干涉的对策是,整合两者MAC层(Media Access Control)于一颗LSI。利用时间分割的方法,交叉传送。此方案,是由Mobilian公司以及Symbol Technology公司所主导,于『Bluetooth Congress 2001』(2001年6月举办),展示了名为「TrueRadio」的控制芯片。

其二:抑制相互干涉的对策是,制限跳频的频带。基本的思考逻辑是,802.11b之频宽为22MHz,而蓝牙却是1MHz。所以,在2400MHz至2483.5MHz的频带内,让两者不重迭。这种技术,称之为「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由TI以及Bandspeed公司所主推。

探索Bluetooth对于802.11b的干涉,以Mobilian公司所用的测试环境架构是一个不错的范例。

基本上,该系统环境是由三个装置所组成,分别是具有蓝牙功能的耳机,一部同时兼具蓝牙与无线网络功能的笔记型计算机,以及一个802.11b的存取点(Access Point)。简单言之,可以定性、定量描述如下:

BT2:具有蓝牙功能的耳机(1mW)

BT1:笔记型计算机之蓝牙模块(1mW)

LT2:笔记型计算机之802.11b模块(30mW)

LT1:无线网络之存取点(30mW)

将蓝牙机器之间的距离,设定在一公尺的场合,笔记型计算机之蓝牙模块以及802.11b模块两者之间的距离设定在10公分附近,那么,一边调变无线网络机器之间的距离,一边测量其数据传送速率。其电波干涉之测试结果显示,一旦距离约超过在5~7公尺左右,数据传送速率就开始衰减25%,一旦超越30公尺,状况会劣化至少60%。

另外一方面,802.11b对于蓝牙的电波干涉,则是可以参考Sony/Teltronix所测量的数据。其系统构成是一对蓝牙通信装置,以及一对装设有802.11b的个人计算机。

该对802.11b的个人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设定在1公尺,802.11b的传送装置与蓝牙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以Y来表示,蓝牙传送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以X来表示。

可以将X固定于一个数值,然后,再调整Y的距离数值,量测有802.11b干扰下的蓝牙装置间的通信速率。根据其发布数据信息,如果,蓝牙装置间的距离小于0.1公尺,蓝牙装置间的通信速率几乎不会受802.11b的干扰。而当802.11b机器之间的距离超过3公尺,也不会对于蓝牙装置间的通信速率产生干涉。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蓝牙对于电波的耐干涉性,相当卓越。

最后,提醒大家一件事。您我家中所使用的微波炉,其所送出的微波,频率恰巧是2.45GHz,因为这个频率对于食品中的水分子,产生振动的效率最高。他也会对802.11b以及蓝牙产生干涉的,不可不知。

【参考数据】

1.日经电子

2.Bluetooth Developers Conference技术研讨会讲义

3.热门无线通信关键零组件研讨会/组件科技杂志

4.Intel 黄皮书

5.Bluetooth 官方网站

6.Bluetooth Resource网站

【注】

Wi-Fi Logo是控制负载,量测数据速率。主要测试软件是NetIQ公司之Chariot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