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已经出乎我们当时的想象,每个人口袋里都有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感谢大家对互联网应用便利的付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原副主任钱华林表示。
出生于1940年的钱华林从小成绩优异,大学选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从1975年起,钱华林开始关注网络,从此为中国互联网开创和发展殚精竭虑。2024年,钱华林也获评“中国互联网30年致敬人物”。
参与开创中国互联网
钱华林儿时生活清苦,成绩优异的他依靠助学金考上了大学,所学的还是当时最前沿的计算机专业。1965年,钱华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不过,当时计算机还没开放进口,需要自力更生。1975年后,钱华林开始关注网络,他曾前往美国访学,除了听一些课程外就是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回国后,我又参加了中国和德国的X25交换机以及网络的建设,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准备。我感觉到我们国家做互联网环境非常好,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家需求很迫切,对于网络、对于科学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发表文章等等都需要利用网络来进行,领导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当时有了这个任务以后,得到了科学院的大力支持。”钱华林介绍。
早期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基本上都需要通过纸质文件与国外机构进行信息交换。20世纪80年代末,互联网在国外开始普遍使用,他们基本上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那时,中国没有互联网,科研人员只能对外发送文件,却无法接收对方的文件,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接入国际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换。
当时,世界银行在中国有一个贷款项目,原本贷款并不支持信息领域的工程项目,经过各方多次努力争取才把信息领域的工程项目列入其中。世界银行专家为项目定名为“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NCFC)”,我们称之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
1990年初,中国科学院启动这一项目,钱华林担任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大家对接入国际互联网非常期待。由于初期美国并不允许互联网商用,我们需要国家层面来支持中国互联网建设,那时,各级部门和领导都给予很大的关心和支持。”钱华林介绍。
经过各方努力,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电信运营企业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bit/s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名成员,正式开启互联网时代。
“当时国际互联网协会每季度出版一期杂志,叫Newsletter,最后一页的封三是一张彩色的世界地图,有互联网全功能连接的国家颜色是红的;只能通电子邮件的国家颜色是黄的;没有任何网络功能的国家用白色充填。4月20日以后出版的所有Newsletter,都把中国标成红色了。”钱华林回忆道。
中国不但是网络大国,也是网络强国
“我是做计算机的,但是计算机这个领域我们做的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做一段时间有一个成果,过一段时间就没有用了,但是从做互联网开始,就没有生命周期。我们科研和教育届在做网络,因为需求最迫切,所以我们成为一个先遣队。”钱华林认为。
他表示,我国网民规模大,电信部门变成建网的主力军,网民们成为应用的主力军,互联网应用发展非常好。得益于各种网络应用,互联网随时随地都能用,感谢主力军的贡献参与。
钱华林还先后主持建立了中国的域名体系,组织团队进行中文域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他本人也是国家顶级域名CN的第一任技术联络员。曾历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亚太地区顶级域名组织主席,两岸四地中文域名联合会主席等职。
2014年钱华林入选国际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互联网名人堂”名单。作为全球互联网社群的最高荣誉,这也是继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院士之后第二位中国人获此殊荣。2015年,钱华林入围“2014年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活动年度人物奖。
钱华林表示,网络信息技术是当前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
“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后来又发展成移动互联网,使得互联网便捷我们每一个国人。现在来看我们的互联网对世界也是做了贡献,现在的我们不但是网络大国,也是网络强国。”钱华林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