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
2023-04-21

•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36.9万亿元,其中应收账款模式占比达60%,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将以10.3%的CAGR增长,2027年将超60万亿元。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理想化终态是所有参与方实现极致协同,实现“四流合一”,做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估数据化、风控决策自动化、运营管理可视化、数据交易可信化、风险监测动态化、动产监管智能化。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价值:1)供应链数字化大趋势下需要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来匹配;2)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增加,数字化手段将成行业加速器;3)传统供应链金融面临痛点,需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打破瓶颈。

典型技术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四层架构:感知层→数据层→流程层→模式层,各层主要应用技术不同又相互关联共同赋能,技术的应用深度随着四层架构的逐步深入而相应变浅:模式层为基础,流程层与数据层实现初步应用,感知层尚待开发。

•传统ICT实现信息整合与系统交互,区块链实现票据单证的信息的真实性约束,大数据解决供给机构及融资对象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人工智能实现风控优化及业务自动化管理,以及对产业链的整合和实时交易处理,物联网获取各流程环节中设备端的基本数据,边缘计算对靠近设备端数据进行降噪、降维。

•区块链是目前除传统ICT外普及度最高的技术。

发展现状

•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渗透率从2018年的5%增长到了2022年的30%,预计2027年将达到50%。

•根据供应链交易行为中核心企业是否参与,可以将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是依托核心企业的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数字化变形,二是依托B2B电商平台的新型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数字化渗透率已达45%,其他模式数字化渗透率尚不足10%。

•平台是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基本载体,目前在运营数字化平台已超200家,未来多方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建设的综合性平台数量将增多

行业格局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主要供给主体包括四类,各自资源禀赋优势不同:金融机构资金与产品丰富,核心企业了解用户与产业、第三方科技公司专于科技与产品,供应链服务商掌握贸易关系。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分支,目标是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

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以供应链真实贸易为基础,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为目标,以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供应链中买卖形成后开票或产品接受阶段的融资行为,而是可以延伸到供应链运营的全过程,包括寻源、协议、采购、开票、核实、支付六大重要环节,亦即“端对端的供应链金融”。根据融资行为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点,可以分为战略融资、装运前融资、在途融资和装运后融资。



融资需求方(中小企业)所处供应链位置及所依赖融资基础(债权/物权)决定具体融资模式

基于融资行为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所发生时间点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分类适用于所有买卖双方的交易链条,但由于供应链上通常会出现相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而融资需求产生方通常为处于其上下游的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需要在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分别展开讨论。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利用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债权、物权进行融资。

根据融资需求方所处供应链上下游的位置及其是否为产业链中相对强势的一方,可以将供应链金融划分为三种场景:



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

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36.9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10.3%的CAGR增长,2027年将超60万亿元

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赊购模式的盛行、友好的政策环境等因素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2022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规模达到了36.9万亿元,过去五年CAGR为16.8%,高于中国企业贷款规模增速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速。

随着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将以10.3%的CAGR继续增长,到2027年,规模超60万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之一。



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结构

低风险模式获各方青睐,2022年应收账款模式规模22.1万亿元,占行业规模60%

从具体模式来看,应收账款模式获得了各方参与者的显著青睐。根据艾瑞测算,2022年供应链金融余额规模中,应收账款模式的贡献率达到了60%。

应收账款模式得到各方显著青睐的原因:1)融资申请发生在交易完成后,具有真实具体的贸易场景依托,风险系数最低;2)应收账款模式以核心企业开具的应收账款凭证为直接还款来源,相对于订单融资、库存融资不涉及货物的发出及分销,从流程和时间上风险更容易确定;3)应收账款模式可以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信用评估,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风控流程更为简单明确,且核心企业整体信用资质更高;4)核心企业通常本身就是银行的客户,获客成本较低。



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是什么?

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估数据化、风控决策自动化、运营管理可视化、数据交易可信化、风险监测动态化、动产监管智能化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是指将ICT、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各个环节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改造、升级和创新。事实上,现如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已经无法脱离数字化概念而独立存在,《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就已经包含了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内涵。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一种理想化终态,也是为实现这一终态目标下的持续过程。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通常涉及到五类主体,包括 A.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B.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提供方(银行、保理公司等);C.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提供方;D.专业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金融科技公司等);E.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理想化终态是所有参与方实现极致协同,实现“四流合一”,做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估数据化、风控决策自动化、运营管理可视化、数据交易可信化、风险监测动态化、动产监管智能化。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价值

企业赊销比例持续提高与三年疫情加重企业现金流压力,供应链金融需求度增加,数字化手段将成行业加速器

随着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加剧,企业赊销比例持续提高、回收周期延长,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在2011到2021的十年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累计增长率达168%,远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长率。

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爆发并持续了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速和回收周期均出现超常规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账款增加值6万亿,三年就达到了2011→2021这10年来增加值的接近一半水平;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回收期天数在2020、2022这“最坏的两年”发生了突破;3)根据简单汇平台业务数据,平台用户的应收账款账期和融资比率分别从2020年的100.32天、34.6%增长到了2022年的接近150天和约50%,表明企业更加注重持有现金。

多重影响下,中国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增加,需要更加丰富、灵活和大量的资金供应,来缓解资金流压力、并应对潜在的各种风险。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关键技术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四层架构:感知层→数据层→流程层→模式层,各层主要应用技术不同又相互关联共同赋能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需要各类技术的赋能。在供应链金融2.0阶段,数字化主要体现在业务流程的线上化与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所依托的主要是ICT等传统通信技术。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发展与应用,供应链金融逐步进入了3.0的平台化和4.0的智慧化阶段,也出现了很多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可以分成感知层→数据层→流程层→模式层的四层架构,在每一层会有其应用的主要技术:1)在感知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来对供应链业务活动信息进行感知和获取;2)而在数据层则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来对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进行相关决策;3)流程层主要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实现供应链单证、票据、凭证等电子和流转及相关的管理,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可信度与透明度;4)模式层则主要通过传统ICT技术来实现供应链流程管理及业务模式的确立与管理,进而实现供应链金融运营过程信息化。

虽然不同层级有其主要应用的技术,但技术其实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不同技术所产生的作用有差异而又相互关联,综合性的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提供1+1>2的作用。



技术的应用深度随着四层架构的逐步深入而相应变浅:模式层为基础,流程层与数据层实现了初步应用,感知层尚待开发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深度随着四层架构的逐步深入而相应变浅,影响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1)技术本身发展成熟度: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技术成熟度高于物联网、边缘计算;

2)业务对不同技术的需求度:如应收账款模式大量的票据凭证验真需求催化了区块链的应用需求,但边缘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的预付款融资和库存融资模式本身风险度较高,行业主要供给主体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发展,因此这两项技术的需求度尚不足。



ICT、区块链、大数据、AI、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

传统ICT实现信息整合与系统交互,区块链实现票据单证的信息的真实性约束,大数据解决供给机构及融资对象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人工智能实现风控优化及业务自动化管理,以及对产业链的整合和实时交易处理,物联网获取各流程环节中设备端的基本数据,边缘计算对靠近设备端数据进行降噪、降维。



典型技术对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理想终态七大目标产生的作用

从各项典型技术对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理想化终态各个目标所实现的作用来看,ICT、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作用于所有的业务目标,区块链主要作用于可信化,边缘计算与物联网主要作用于风险监测动态化及动产监管智能化。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渗透率

自2018至2022,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渗透率从5%增长到了30%,预计2027年将达到50%

自2017年《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以来,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了有效创新发展,数字化渗透率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规模达到11万亿元,数字化渗透率约为30%,相比2018年实现了多倍的增加。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在此背景下,艾瑞预计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渗透率将进一步显著提升,到2027年,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数字化渗透率也将增长到约50%。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模式分类

传统模式的数字化变形;B2B平台制造的信用提供产品创新

供应链金融业务复杂程度高、所涉主体数量多、融资模式丰富多样,其数字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根据供应链交易行为中核心企业是否参与,可以将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是依托核心企业的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数字化变形,二是依托B2B电商平台的新型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特别的是,B2B电商平台下同样包含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但平台的运营过程中天然的制造了很多信用,从而涌现了各类创新产品。





不同业务模式的数字化渗透率

不同模式数字化度差异明显:2022年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数字化渗透率已达45%,其他模式数字化渗透率尚不足10%

前文提到,应收账款模式占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的比例达60%,主要原因在于应收账款模式的风险系数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该原因同时造成了应收账款模式的数字化程度更深。根据艾瑞测算,2022年应收账款模式的数字化渗透率达到了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更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数字化渗透率。

应收账款模式的主要数字化方式有三种:电子债权流转凭证、供应链票据及供应链ABS,目前行业内数量最多的是电子债权流转凭证类产品,但随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快速发展以及供票市场的成熟化,预计未来供应链票据将取代一部分电子债权流转凭证类产品的市场。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方式

五方协同、四流合一,平台是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基本载体

前文提到,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理想化终态是所有参与方实现极致协同,实现“四流合一”,做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业务流程线上化、整体决策自动化、运营管理可视化、数据交易可信化、风控监测动态化、仓储监控智能化。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方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推进产业、金融与技术方的多方协同,而这些需要通过一个协同的数字化平台得以实现,因此数字化平台成为了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业务的基本载体,所有交易及相关配套服务都将基于平台展开。



在运营数字化平台已超200家,未来多方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建设的综合性平台数量将增多

当前,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及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建立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据统计,截至2022年,行业内已经有超过200家在运营平台,且这一数量仍在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垂直细分领域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涌现。

在运营平台中,自供应链金融2.0阶段就开始兴起的核心企业建立的数字化平台数量最多,约占所有平台的一半,而金融科技公司建立的平台占比虽暂时不高,但随着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供应链服务公司将实现更深度的融合,预计未来会出现多方联合建设的综合性平台,主要以金融科技公司的形式展开,因此预计金融科技公司建设的平台占比会上升。



金融科技公司背景平台对各项技术的应用普及度显著高,银行背景平台对区块链的应用相对高于其他技术

从应用金融科技技术角度:

目前各类平台对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普及度整体上处于初级水平,但其中金融科技公司由于具备天然的技术基因,对典型技术的应用普及度显著高于其他背景平台。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开展的应收账款类融资业务对于票证验真需求度高,与区块链技术契合,且银行对业务的风险审慎要求非常高,因此银行背景平台对区块链的应用相对高于其他技术。



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建设的平台主要覆盖应收账款模式,金融科技公司率先实现了库存融资与应收账款模式的齐头并进

从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所覆盖的业务模式角度:

不同背景的平台对应收账款模式的覆盖率均最高,与行业整体水平一致,但金融科技公司由于具备较强的科技能力,其率先的展开了对库存融资模式数字化的探索,实现了库存融资与应收账款模式的齐头并进式发展。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主要参与者

金融机构资金与产品丰富,核心企业了解用户与产业、第三方科技公司专于科技与产品,供应链服务商掌握贸易关系



细分供给主体典型代表及主要特征



细分供给主体能力优势

互联网银行、传统核心企业及电商平台综合能力较为均衡突出



微众银行

以数字科技打造全链路商业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在个人金融与小微金融领域均具有突出表现。为支持小微企业成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微众银行推出企业金融品牌“微众企业+”,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综合服务需求,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微业贷”作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不仅在行业中表现亮眼,也为微众银行在企业贷款领域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模板与路径依据。基于对“微业贷”成功模式的不断进行延伸与拓展,微众银行打造出了服务科创型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的“科创金融”产品和贴合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特色融资需求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满足多样化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微业贷及其延伸产品已辐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授信客户超110万家,累计授信金额超1.1万亿元。



创新提供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力破解供应链金融行业痛点

沿袭“微业贷”的成功路径,微众银行自2018年底开始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微众银行基于其在数据与技术方面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客户,创新性地提供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将对核心客户的关系、信用和过程管理依赖程度降低,同时有效地实现了风险的精准管控。相较于传统模式而言,微众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具备“流程智能化、客户更下沉、客户体验优”的三大优势,有力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痛点问题。目前,微众银行已经为30个国家重点产业链提供数字化金融支持,品牌合作伙伴近600家,基本覆盖了各行业头部核心企业。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卓越者”介绍

iResearch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卓越者由艾瑞咨询联合来自金融机构、核心企业、金融科技公司、供应链服务商等各类型行业参与机构的多位专家共同提名、评选,并确定最终入围者。

入围者分为“综合攻坚者”和“精益探索者”两类,每个类别各入围7位、共计14家企业/机构。

本次评选聚焦于“市场影响能力、产品综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的考察,旨在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行业的参与者与关注者提供参考。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