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走出去”,无论是传统行业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力图在海外一片“红海”的市场内,分一杯羹。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业务的提升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加持,其中云计算更是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选项之一,受到各行业的关注。
当下,企业在面对“上云”时候态度,已然从“要不要上”转变为“怎么上更好”,一家企业在面临“出海”与“数转”两座大山之时,如何越过大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笔者带着这些问题,与IBM中国公有云部门的几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企业数字化“出海”需要面对的三个“坎”
现阶段,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主要需要面对三个难点,即:资源、合规和当地习俗。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唯快不破”,如何在当地快速、灵活地部署业务,成为企业能否快速抢占市场的关键。在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阮野看来,资源层面,目前,国内企业往往有自己的生态,有自己的合作伙伴、软件供应商等,在出海的时候,要么是带着企业所有的生态伙伴一起出海,要么就需要依赖于一个更稳定,且更安全开放的平台。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阮野
与此同时,阮野指出,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程度也不一样,企业如何在当地更好地运营业务,更好地管理混合云环境和不同的生态伙伴也是企业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除此之外,每个国家及地区还有自己的法律法规,企业如何满足当地的合规性的要求也是企业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国内有数据安全法,欧洲有GDPR,美国有NIST,每个不同的标准,等保的要求和合规要求都不一样。如何去保护客户的数据,保护自己的数据,把这些数据从一个国家传到另外一个国家,如今已经成为困扰技术人员的一大问题。”阮野强调。
而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产品及生态总监崔海涛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不能在业务布局前期就做好合规性的工作,可能后期赚了1亿元,却被罚了10亿元,得不偿失。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产品及生态总监 崔海涛
除了上述两大“坎”以外,企业如何做到、做好“入乡随俗”,充分了解当地的商业环境也是企业能否在当地真正实现业务生根发芽的关键。
以“云”之力,赋能业务发展
云计算作为当下企业“出海”优选项之一,如何实现“云赋能”成为关键。崔海涛与笔者分享了IBM关于现阶段企业“出海”在选择云服务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五大方面,即:全球布局、稳定可靠、网络安全、开源开放,以及海量存储能力。
针对上述五大方面的问题,阮野表示,依靠其在国际范围内云计算层面的优势,IBM 公有云(即IBM Cloud)可为企业提供一个全球布局、高性能、可持续、强弹性运营的云。
随着包括ChatGPT在内众多AI技术的爆火,企业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性能计算方面,据阮野介绍,IBM云在每个节点上所具备的算力,相当于8张英伟达A100芯片,以I这样的高计算能力,再结合IBM云上两三百个应用,使得IBM可以以更好更快速的方法去研究AI基础模型,再通过这些基础模型,未来可以开发出更精准、更适合To B业务的AI模型。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国碳中和计划的推进,如何实现可持续计算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方面,IBM方面凭借Power10自研芯片的能力,帮助企业获得单核更高的算力的同时,能耗却更低,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我们用有数十年经验与技术积累的最为稳定的主机架构去实现主机上云的LinuxONE架构,多台LinuxONE通过主机架构也已经上云。”阮野如是说。
如今,企业在选择数字化产品的过程中,除了对性能及成本的考量以外,开源、开放和弹性能力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在进行产品选型时考量的因素之一。作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商,IBM在云计算弹性能力及开源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从2017年IBM将私有云和PaaS平台整合到SoftLayer的平台之上之后,混合云的战略就已悄然展开。
当完成对红帽的收购后,IBM基于容器技术的,开放性更强、更易管理的私有化和混合云解决方案,逐渐成为“打遍天下无敌手”般的存在。
“IBM在2019 年收购了红帽,并且认为混合云和容器是大趋势。今天,中国大部分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在国内、甚至在国外跑的架构都已经是容器架构;一些自己的研发能力不太强的企业,现在还是跑在虚机或者是裸机上面。大量的互联网头部企业现在也都是通过自己的管理,用容器、混合的方式把核心的应用虚拟化,放在容器上面。这是降低成本,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解决方案。”正如阮野所言,这种将单个操作系统的资源有效地划分到孤立的组中,以便在孤立的组之间更好地平衡有冲突的资源使用需求的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数字化降本增效、提升弹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当下引领云计算发展的核心技术。
除了在高性能、可持续性,以及弹性开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外,崔海涛补充说,基于IBM Cloud,IBM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企业级的、开源开放、安全可靠的公有云平台,“这是IBM能为企业提供的,不同于友商的差异化的价值。”崔海涛强调,“IBM希望基于‘云’的力量,更好地赋能企业业务,让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层面,而不仅仅是IT架构方面。”
算力爆炸时代,IBM眼中的“算云融合”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各类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单一的云计算架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算力的需求。不仅于此,如何做好“算云融合”,将算力的价值“最大化”,也成为云服务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崔海涛表示,在IBM看来,算云融合的核心是混合云,“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及需求,选择不同的云服务和IT环境,构建最优的、最适合自身业务的‘云’组合,这也是IBM认为云计算的未来是混合云的原因。”崔海涛指出,“没有一朵云可以完美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到最后,客户可能会选择三朵云、五朵云去部署业务,所以混合云+多云的环境是必然的趋势。”
基于混合云已成为企业云转型的重要方向这一背景,在帮助企业“出海”方面,阮野表示,IBM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完善的生态,“IBM不仅能够让企业使用IBM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利用IBM遍布全球的技术与行业生态力量,帮助出海企业建立起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以实现全球安全合规的经营,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把出海企业优选的国内ISV纳入IBM全球的公有云生态,以便可以更加敏捷高效地为中国客户提供他们期待的解决方案。”阮野指出。
在云计算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异构IT环境的管理和维护需求大,复杂度高,且效率低下。因此,对混合云环境管理的自动化运维和嵌入式安全与合规框架的需求日益增加,急需将多个云平台的资源和服务无缝集成为在一个行业生态系统当中。
在未来混合云架构中,企业将更多地运用云原生技术来构建应用程序,以充分利用深度集成提供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此外,深度集成还将推广开源技术,解决应用程序的依赖性和兼容性问题,扩大产业链并推动创新。
笔者认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云原生技术,以此来构建生态系统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并实现DevOps理念下的自动化运维,迎接未来混合云的挑战和机遇。而无论在生态圈的构建,“硬”技术能力,还是商业模式、商业咨询等方面,放眼全球,IBM无疑也是“顶流”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