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已老,整个行业都在期待下一轮风口,未来还没有来。
几年以后,人们常常会想起那个被扎克伯格称为“The Mobile Moment”的时刻,那个移动用户超过PC用户、收入进入指数型增长、奠定中美互联网此后十年格局的关键时刻。
这个时刻发生在2013年,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一年。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的“站票”,百度完成了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案,马云下了“淘宝无线要干掉淘宝”的死命令。
即便在BAT的阴影之下,还是有多家创业公司在成长壮大。滴滴、今日头条、WiFi万能钥匙、快手,再加上微信(如果以产品论),这五家纯血移动互联网产品成就了一个时代。回顾他们的成长,2013年都生死攸关。
这一年,快手GIF的日活增长已经基本停滞,上一笔融资马上见底,创始人程一笑还在苦苦寻找新的资源、新的钱和新的合伙人,直到和已经做过三十几个产品的宿华一见如故。
海纳亚洲的董事总经理王琼四处刷脸,希望能为今日头条找到新一轮融资的机构,她被张一鸣随手写在餐巾纸上的构想所打动,其他二十几位投资人则没有。
陈大年从盛大集团的摩天大楼里搬了出来,带着十几个人的团队搬到一处杂草丛生的居民楼里,WiFi万能钥匙项目已经换了三拨团队,但是从产品上线到用户过亿,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阿里系出身的程维敲定腾讯的B轮投资,第二天就飞赴上海、正面迎战快的。他知道这次站队必定需要付出代价,但火烧眉毛的战况已经容不得他再去揣度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现在,创业者们欣羡又怅惘地回忆那个流量尚未贵如黄金的年份,后悔当时陷于焦虑,手握筹码而不自知。但那些被时代选中的人也并没有提前看到未来,他们只是意志坚强、固执己见,认为眼下这一点不起眼的事最终会成为必然,他们永远相信世界还可以变得更好,对可能遭遇的刁难照单全收。世界也给出了回报。
未来还没有来,但是,下一轮风口的密码,或许就藏在上一轮关键年份的细节里。
翻身仗
2013年的钟声敲响不久,微信捕获了它的第3亿名用户。几个月之后,微信上线5.0版本,加入了游戏中心和微信支付两大功能,补上了大生态体系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那年年底,马化腾向媒体讲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如果没有微信,腾讯可能面临一场灾难。他如此坦然,因为已渡难关。
BAT当中,腾讯的移动转型最果断。当百度还在醉生梦死中朝着市值高点挺进时,腾讯先是遭遇了360的近身搏击,又被横空出世的微博打了个措手不及。
所以马化腾每次出现在镜头前,都在反复强调他的焦虑:“所有的颠覆都来自于边缘式的创新,所有的竞争者都不是我们看到的庞然大物,而是新鲜生猛的消费者文化。……没有人能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的本质就是要更新,哪怕你什么错都没有,就是错在你太老了。”
这不是胜出者的自谦,这是腾讯曾面临的真实窘境。人们盛赞张小龙的产品天赋,将他的只言片语奉为圣经,但是别忘了,腾讯当时内部有三个团队在同时研发,成都团队、无线部门、以及率先跑出来的广研院,产品名称都叫“微信”。他们同场竞技,马化腾才是吹响哨声的裁判。
速度,是腾讯决胜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点。几乎在看到危机的那一刻,马化腾就扣下了扳机,他同时押注几个团队,多路并进、全力以赴,微信发版的最后攻坚期里,马化腾、张小龙每晚在群里和同事磨产品到凌晨三五点,修复bug的时间以小时计。
“这种打法很重要,关键时候全部压上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输。一开始差一点,结果就是天渊之别。”在后来总结时,马化腾这样说。
All in的难处在于,腾讯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台前高效率,底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架构调整。BAT中,腾讯最早将PC业务和无线业务部门从割裂状态进行融合,在2012年5月事业群化之后,仅2013年一年,腾讯就分别在1月、3月和9月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加上2014年5月6日著名的“微信独立日”,目的很明确,让架构服务产品,为团队注入新的激励。
在商业化上,微信也得到了额外的优待,向来将变现视为第一要务的腾讯,在微信项目上罕有地选择了延迟满足。公众号、移动支付、手游、互联网金融等多个板块构建的大生态下,微信的护城河将越筑越深,直到商业化水到渠成的一天。
在微信5.0版本发布的第二天,腾讯股价飙涨至380港元,和九年前上市的3.7港元相比,涨幅逾百倍。连宿敌周鸿祎也不得不说,腾讯已经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但马化腾也有看走眼的时候。Facebook刚上市时,他买了一些股票,此后Facebook一路走低,一度跌破不足发行价38美元的一半,当股价回升至25美元时,马化腾熬不住了,悉数清仓。
没有想到,就在2013年,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真正成为了一家“mobile company”,移动用户数超过了桌面用户数;当微信将腾讯市值推升至千亿美金时,大洋彼岸的Facebook发布了一份远超预期、创纪录的业绩报,广告点击率之高震惊了整个资本行业。
很快,Facebook重回发行价,现在,它的股价已经达到175美金。成功都有一张相似的脸,在2013年,它的名字是“移动互联网”。
新世界
在马化腾无暇他顾的日子里,新世界的大门也同样向创业者们敞开。此刻,他们正在目击过往秩序的分崩离析。
2013年,投资人张斐在五道口攒了个局,半年没有领到工资的程一笑第一次见到了宿华。这时,快手GIF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一分钱进账,活跃用户损失近九成。他们聊到凌晨两点,下决心做减法,从工具转为短视频社交。
现在,快手的竞争对手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位,隶属于今日头条的火山小视频。但在那一年,张一鸣还在反复受挫的路上。B轮投资,张一鸣第一个找到了投资人朱啸虎,开价5000万美元估值。
朱啸虎一口回绝:“新浪的市值不过30亿美元,5000万美元的估值投一个移动端的新浪,你让我怎么赚钱?”
错失今日头条成为了朱啸虎心中永远的痛。好在朱啸虎没有错过滴滴,他做对了两件事:第一,主动找上门要求进入滴滴的A轮;第二,逼着程维接受了腾讯的B轮投资。
陈大年是这些创业者当中很特殊的一个——区别在于,他已经成功过了。作为盛大的联合创始人、第一波互联网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他在十年之前就已经遍尝名利的滋味。
陈大年不缺钱,他麾下盛大创新院的顶级程序员们也不缺钱。所以陈大年提出做WiFi万能钥匙时,这个为缺钱的人们而做的移动连网项目遭到了员工的拒绝。来回三拨团队,只有程序员张发有和管培生李磊留到了最后。
谁会想到,四年后,移动端估值最高的应用竟是滴滴,今日头条几乎消灭了原有的新闻客户端形态,快手击败了腾讯的嫡系微视并取而代之,WiFi万能钥匙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工具应用、整个行业的流量挖掘机。
2013年成为了致胜的一年。“普通人记录和分享生活的阵地”,宿华与程一笑在这一年定下的基调成为快手的底色,进而成为了用户生产内容的永续动力;张一鸣靠着海纳亚洲的两轮融资撑过了冷启动阶段,机器推荐模式很快证明了自己;滴滴拿下了关键的上海,开启了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将出行市场加速催熟。
相比之下,这一年的WiFi万能钥匙低调得近乎毫无存在感。陈大年故意为之,一方面,为了避开巨头的锋芒,他拒绝了所有公开曝光的机会;另一方面,团队加紧筑起护城河,夯实每一个产品细节,将连接技术做到极致。
WiFi万能钥匙推出两年便攫取了5亿用户,消息传出后,腾讯、阿里、百度、360,几乎所有巨头都开始做共享WiFi服务,但为时已晚,WiFi万能钥匙已经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市场位置。
他们做对了什么?答案似乎多元而复杂,但最核心之处又极为相似——他们击中了某个微小的刚需,并把它做到极致;他们忠于自己的信条并一以贯之;他们足够坚定,看准了便全速奔跑,直到成为这一领域的规则制定者。
机会打开的关口,每一秒都是生死时速。这些后来成为国民应用的产品,在关键的这一年,跑赢了同行、跑赢了资本,也跑赢了自己,他们的奖品是亿级用户,以及一张新世界的门票。
关键年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2013年?
这是移动互联网真正开始渗透的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超10亿部,安卓的市场份额实现突破,人们在线的时间增长了数倍。
在PC时代,每个人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为2-3小时,而现在,除了睡觉的8个小时以外,剩余16小时时间几乎与智能手机牢牢捆绑。
“未必是每分钟每秒钟都在看,但是有消息到达,你就会使用它,这里的空间我觉得是无比巨大的。”早在2013年底,马化腾便作出了这一判断。
早在盛大创新院期间,陈大年就准确预测了未来十年互联网的基本画像。但是,他对移动互联网的真正理解发生在一个路边的面馆。每个客人坐下第一件事都是问,这里的WiFi密码是多少?这是每天享受充分网络带宽与优渥薪资的创业者们看不到的市场。
网络应该普及全民,应该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作为第一代互联网风潮的受益者,陈大年比其他人更深刻理解这一点。智能手机开始批量出货,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提供开放网络,这两者之间的连接工具将会成为一个关键的介质。WiFi万能钥匙将陈大年的愿望转变为现实。
除了将时间放大,移动互联网也大幅扩大了地域的范围。PC时代,互联网用户绝大多数集中在北上广深和二线城市,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三四五线城市居民重要的娱乐工具,甚至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二三四线用户占据70%以上的网民比例,为他们的精神消费与审美趣味提供服务,成为大势所趋。
一度,快手遭遇全网的口诛笔伐,宿华对此的反应是:“我不会伪装成全天下都是一线城市的生活。”快手的首页没有曝光率极高的明星和网红,只有无数平凡人的日常世界,每个人都能从三五分钟的视频里看到真实与乐趣,又反过来吸引更多草根用户将时间投入其中。
今日头条也曾被诟病“低俗”。然而,个性化推荐的价值正在于打破了过去精英主导的话语体系,将获取资讯的选择权重新归还到用户的手中。
WiFi万能钥匙则成为流量挖掘引擎。连接完所有的互联网核心用户之后,如何进一步获取非核心用户,抵达PC互联网无法触碰的外围人群,将他们转化为网民并延长他们的在网时间,这是WiFi万能钥匙的不可取代之处。
最重要的是,2013年开启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互相融合渗透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行业,它是脚手架,新世界就在这上面建立起来。
当人们在问,为什么是2013年,他们真正想问的是,2013年是否还能重来一遍。四年后,移动时代的盛会似乎已缓缓落幕,流量价格贵到不可承受,刚需基本已被巨头独占或收购,各个垂直领域已全面寡头化。那些轻而易举便能获取的流量终告结束。
然而,在滴滴、快手、WiFi万能钥匙之后,仍然还在不断出现新的独角兽,从共享单车到人工智能,创新仍然在创造价值。
归根结底,每个时代红利期,牌桌上都会出现新的玩家,他们对于形势和机会有着敏锐的嗅觉,一旦看准便押注全部,全速向前。这可以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的尾声,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