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移动互联 -> 正文
他们借助移动互联网融入社会生活
2017-08-01

罗小侃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的期盼得到不少聋人朋友的呼应。记者在长江日报APP发起的问卷调查中,有231位武汉一级、二级听力重度残疾的聋人参与,反馈的数据显示,76%的被调查者手机每月流量使用至少1G以上,最高达15G。64.5%的被调查者手机话费支出在50元到100元间,20%的被调查者手机资费超过100元。81.66%的被调查者会使用手机视频聊天功能,91%的被调查者希望手机流量能有优惠套餐。
    探访中,记者发现,靠着手机视频手语交流,利用手机导航软件外出,不少聋哑人依赖移动互联网融入社会。
    郑平:用手机视频手语交流排遣孤独
    53岁的下岗职工郑平(化名)听力一级残疾,2000年从印刷厂下岗后,父亲病逝,不久老母亲也因中风卧床。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又要照顾母亲,郑平无法外出工作。
    “每个月靠低保生活,住在公租房里,房租时常拖欠很久”,郑平告诉记者,3年前母亲去世后,他一直通过手机上安装的社交软件向朋友打听招工信息,但由于无法沟通,工作总做不长,加之慢性肾炎也让他干不得体力活。
    郑平告诉记者,他是聋校小学毕业,自学了初中课程,所以会认字打字,但不会唇语,依赖手语和文字表达。“我的活动范围特别小,要么跟街坊邻居用文字交流,要么通过手机视频和聋人朋友手语聊天。”郑平说,聋人中文盲居多,多用手语沟通,大部分人都喜欢用手机视频。郑平家里没装无线网,每个月都要花70元买8G流量,加上10元300条短信和6元来电显,一个月至少86元。“虽然经济很困难,但如果不跟朋友沟通,有时候都害怕自己患上抑郁症。我想我的这种沟通需求在聋人中是一种常态”。
    小余:手机是神奇的翻译器帮我找回尊严
    用QQ视频聊天、看电影、逛淘宝等等,80后的小余同其他年轻人一样,喜欢用手机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是很神奇的翻译器,把我们要表达的话都可以翻译出来,不用受到别人的歧视,在手机的世界里找回了尊严。”她说。
    小余告诉记者,她是2岁发烧时药物性中毒出现了耳聋,因此严重影响了学习,胆子小也不敢请教老师和同学,也没朋友。想交流就跟着电视,边看字幕边看口型,长久积累琢磨识别“唇语”。初中后,父母放弃医治,为她配了助听器,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些声音。
    靠着自学和天赋,小余用画画谋生,在武汉一家游乐场里给游客画面部彩绘。刚开始和游客交流很困难,最后发觉游客都挺友善。“我每天很忙,但手机话费每个月都会超过200元,大多花在视频聊天上。”小余说,因为沟通困难,聋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不解和歧视,因而也只爱与聋人朋友沟通。“我和我的聋人朋友经常用手机视频手语交流,她们常常需要我的帮忙,所以每次发来的视频都接,怕漏掉重要的事情。有时她们要跳舞,要我帮她们听音乐带头跳。”她告诉记者,聋人很需要朋友,如果能有针对聋人的爱心流量包,真的能帮不少聋人融入社会。
    武汉盲协主席刘云汉:
    盲人靠手机导航软件外出
    记者注意到,除了聋人外,市面上推出的手机资费套餐中,也鲜有针对盲人群体的爱心优惠。武汉盲协主席刘云汉告诉记者,使用移动互联网上,大家总以为盲人对手机流量需求量少,其实恰恰相反。“通过手机导航功能,盲人外出方便不少。手机大都开发了屏幕朗读软件,除了打电话,听广播,盲人也同正常人一样,使用QQ和微信”。
    刘云汉说,盲人群体中大部分也同聋人一样,收入低,生活较为困难,但这些盲人内心的情感同样需要表达和宣泄,手机的出现,就像是眼睛的延伸,让他们寻找到一丝光芒。他告诉记者,盲人若也能享受到流量爱心卡,定能帮他们解决不少精神需求和经济问题。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