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用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很多事情,我们就说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了。近几年分享经济快速发展,又让手机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放大:下载一个小软件,就可以通过手机使用别人提供的单车、汽车、电瓶车;外出时可以短期租住在别人家里……当然,这些不足以诠释分享经济的全部内涵。
一、分享经济的内涵及起源
利用互联网将自己拥有的资源提供给别人使用,也可以使用别人的资源,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方便快捷又省时省钱省力,这就是最简单的分享经济原型。从定义上看,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内涵:其一,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如果没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基于位置的服务、网络支付、现代物流等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分享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分享经济也具备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其二,分享经济是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无数个资源提供者和无数个需求者,通过网络实现智能匹配,其速度、精准度是传统经济模式无法做到的。其三,分享经济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下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以前我们要使用某种商品,需要先买下来,现在有需要时,别人可以提供给我们用,我们付些租金就可以,“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分享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萌芽;2008年后,分享型平台企业大量涌现,从最初的汽车分享、房屋分享迅速蔓延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2013年后,风险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分享经济真正成为风潮。
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特点
中国分享经济在早期更多是借鉴美国的经验模式,但时间上并没有太大差距。很快,中国的创新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1.快速成长。从市场规模扩张速度看,近几年,中国分享经济基本上以连年翻番的速度成长。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等重点领域的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共达13660亿元,比上年增长96%;资金分享领域交易额约为20860亿元(其中,P2P网贷市场规模20640亿元,网络众筹市场规模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中国分享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除了用户认同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技术和商业模式日渐成熟外,资本市场的热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分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
2.广泛渗透。分享经济的理念与模式一旦被接受和传播,各领域的分享新业态便被纷纷创造出来。在产品、空间、资金、劳务、知识技能、生产能力等六大领域,几乎每年都有新业态诞生。从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交通出行,从资金、设备到物流、劳务,从美容美甲、医疗保健到知识技能、生产能力,分享经济的触角已延伸到众多领域。分享型平台数量持续上升,一些领域在短短数年里就涌现出数百家企业,并迅速形成一批粗具规模、各具特色、有一定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如2016年的共享单车等。
3.政策明朗。近年来,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为分享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政策红利。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都强调要发展分享经济。2017年,分享经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同时,消费、物流、交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新出台的政策文件也明确提出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等。
4.竞争激烈。由于市场潜力大、进入门槛低,在市场格局未定的情况下,很多创新者蜂拥而入,是分享经济领域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先行领域,近年来相继出现了大的并购,这是竞争格局趋向稳定的前奏,标志着市场结构从过度分散走向适度集中、竞合关系从恶性竞争走向良性竞争、竞争手段从价格补贴走向体验改善,为研判分享经济竞争格局的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启示。
5.带动就业。分享经济创造工作机会、提供就业岗位的事实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量证明,我国也是如此。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其中平台员工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6.引领创新。从实践发展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现最活跃的领域大都带有分享经济的基因。近年来出现的科技创新“独角兽”企业(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作为爆发式成长的代表,“独角兽”企业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中,分享型企业往往占到1/3以上。
三、分享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随着技术创新应用加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政策环境日益完善,中国分享经济将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分享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例将达10%以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将成为分享经济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2.分享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实施、“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程将不断加快。从广度看,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将在各个领域迅速普及应用。从深度看,分享经济与实体企业的融合将体现在技术、产业、数据的融合等诸多层面。分享的基因将越来越多的注入实体企业的创立、用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制造能力的分享将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
3.分享经济将重塑就业形态。分享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和就业市场的匹配能力,增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预计到2020年,分享经济领域的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在分享经济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将从劳动雇佣关系走向劳务合同关系,从雇佣式就业走向创业式就业,从全职全时工作走向兼职分时工作。
4.平台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分享经济是天然的开放经济,一些企业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全球化,率先探索国际化道路。越来越多的分享经济企业开始加速全球化布局,如滴滴出行、小猪短租、名医主刀等。面对新一轮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国市场优势、网民红利、转型机遇的三重利好叠加,将大大加快中国分享经济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进程。
5.强化信用保障体系建设。分享经济具有典型的点对点经济特征,资源拥有者和资源使用者通过网络完成整个交易,如何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成为最大难点,基于平台的信用保障体系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从实践层面看,多数平台企业的探索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平台自身的信用评价系统,二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信用保险制度,三是与征信机构合作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6.包容性监管与协同治理。未来较长时期,分享经济治理将以包容创新为前提,一方面引导分享经济自身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思维、监管模式、监管工具,在建立和完善补位性、底线性和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等方面多做工作、多下功夫。分享经济治理走向协同监管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用户群体等都是分享经济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其中,分享经济平台将通过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交易规则、质量安全保障、风险控制、信用评价机制、用户信息保护等大数据监管体系,成为协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创新政府监管提供宝贵经验。
无论从全球还是从中国看,分享经济发展都还处在导入期,在可能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和政策落地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分享经济是个大趋势,所有能分享的终将被分享。
张新红,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研究,著作有《聚焦第四差别: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冲出迷雾: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分享经济:重构中国经济新生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