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统筹推进标准制定、系统验证和商用部署。光明网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
据统计,我国个人的日均上网时间达3小时,大部分是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移动端接入。移动互联网为公众的阅读、社交、购物等提供便利。邬贺铨表示,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会对公众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万物互联,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
《意见》强调要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交流合作。邬贺铨介绍,日前,我国华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他表示,过去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通常都比发达国家晚很多年,但在5G技术方面,中国要在世界上引领,不能晚于发达国家。
中国已在2015年成立了IMT-2020推进组,并于1月启动了IMT-2020技术试验,预计在2020年实现商用。邬贺铨认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已逐步走向5G时代,从1G到4G都是面向个人的通信,实现了人与人的链接;5G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增强移动宽带,其下载速率可达到1G,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0G以上。
同时,5G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低功耗、大连接的物联网。邬贺铨表示,未来5G的目标是1平方公里要做到100万个传感器的数据能够联网,如果把整个市区内的几十万个摄像头拍下来的视频通过大数据技术,融合成一幅实时动态的流量图,实时发送到每个驾驶员和行人的手机上,让市民自己选择合适的道路出行,便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
此外,5G技术应用将有助于雾霾监测。邬贺铨表示,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安装了排污处理设备,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存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5G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移动互联网具备实时监测企业排污状况的能力。另外,未来如果手机的功能更加丰富,具备PM2.5测试器的功能,也可以利用移动通信随时随地知道每个位置的雾霾状况。
所以,邬贺铨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影响着公众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助于政府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并帮助公众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监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