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威终于现身了。
11月14日下午,ofo老板戴威出现在办公室。“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面对虚弱的ofo,戴威说:我错了。
此时,戴老板的ofo气若游丝:整个团队刚刚告别中关村传奇地标理想国际大厦,龟缩到北京分公司所在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办公点苦苦支撑;接近破产重组的传言经过辟谣还在疯传,合作伙伴索要欠款的压力空前增大……
ofo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已经沦陷。最为焦急的小黄车的用户聚焦此处,即便是小黄车辟谣、促销的消息下,也满是催促还钱的网民。打开百度,输入“ofo”,直接弹出来的是:ofo怎么退押金、ofo余额怎么退……
小黄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
摊牌时刻
戴威许久未公开露面了。很难精准测量他消失的时长——这位一手打造小黄车商业版图的创业者既无公开微博,也未在其他个人社交平台有公开账号,人们便无从得出“戴威微博已停更XX天”“戴威消失XX天”等结论。
8月份,有媒体报道ofo渐显颓势时说,几乎所有人都在等戴威摊牌,这句话放到11月依然适用。
悲观的猜测已持续半年有余,说ofo“挪用用户押金”“没钱了”“资金链断裂了”“破产了”。虚实难辨,身处漩涡中心的戴老板却很能忍,即使报道ofo收购、破产的文章疯传,外部猜ofo已名存实亡,ofo也仅通过官方微博与公关部同事回应,口径统一,都属“子虚乌有”或是“不实信息”。
供应商直接摊牌了。9月1日,上海凤凰披露,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将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o小黄车中国区运营主体)告上法庭,索还拖欠货款6815.11万元,还要求东峡大通支付违约损失186.52万元。这笔生意在2017年签订时,上海凤凰预计将收获4000万元净利润,最后以订单仅兑现40%、ofo拖欠巨额货款收场。
更多人在等ofo摊牌。屡传资金链断裂和即将破产的传闻,令用户对ofo的未来失去信心,一些人打算离场,尽管他们曾共同制造了ofo每日超过3200万份订单的记录。为了使用小黄车,用户事先支付了199元或99元押金,要回押金成了离场前最后一件待办事项。
退回押金后,账户将暂停使用。寒冬将至,北方户外气温与大风对骑车出行愈发不友好,有人决定放弃账户余额申退押金——余额可能消耗不掉,还担心小黄车可能过这个冬天,这么做算是止损。
用户挤兑之下,ofo不堪重负。押金退还时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延长:一开始改为3-5个工作日,如今已延长至15个工作日。还有部分人反映, 15个工作日后押金仍未到账,联系客服才解决了问题。退押金的人们开始涌向客服,到后来,有人打ofo客服电话,4、5次后才接通。
焦急的人们还占领了ofo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即便是辟谣、促销的微博,底下也挤满催ofo“还钱”的人。
钱,难倒了ofo
小黄车没钱了?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戴威在内部会议坦诚,在三四个月之前,自己曾想过放弃,因为确实没钱了,不想管了。
最早的端倪在E+轮融资前后显现。
2017年6月,ofo完成E轮融资,金额超7亿美元。这可能是ofo融资史上最后的风光时刻,它轻松地继续保有全球最高的共享单车平台估值,俨然资深独角兽、共享单车行业小巨头的模样。
随后情况急转直下,钱难倒了独角兽。2017年年底,ofo与摩拜相继被爆资金链紧张,挪用用户押金救急。而本该进行的下轮融资迟迟不见动静。根据AI财经社当时的报道,阿里巴巴对ofo的投资因股东滴滴一直拒绝签字而长期搁浅。新融资进不来的同时,媒体开始报道ofo公司可用资金告急的消息。
一名接近ofo的从业人员告诉市界,从B轮融资起,戴威就不曾主动找过投资,都是资方主动找到ofo。
这一“习惯”在E轮融资后被打破。3月5日,救命钱终于到位。后来人们从工商信息得知,戴威不得不靠抵押小黄车换钱。他在2月5日与2月12日,以超过4万辆小黄车为质押物,从两家阿里系公司处获得了17.66亿元借款。
不过,小黄车似乎依旧缺钱。根据《界面》报道,截止大约半年前,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
曾经,ofo找钱不费力。故事开头,戴威给ofo投资人朱啸虎算了一笔账:如果未来所有从地铁公交下来的乘客都用ofo的自行车做短途接驳,使用频率可能有几亿次,市场比打车大十倍。
只一笔账,戴威便感召了朱啸虎。“我感觉他当时眼里放出了光。”戴威后来说。
朱啸虎对媒体也算过一笔账。在2017年的朱啸虎这,使用次数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巨额收入:ofo和摩拜已创造了5000万次骑行。三年后每日用户骑行数数以亿计。一块钱一单,一年就是一笔300-600亿元的收入。
不过,这名看好ofo的早期投资人,被身边人爆料已套现离场。
裁员虚实
ofo战斗人员开始缩减。
裁员在2018年首开先例。一名2017年年底离职的员工告诉市界,在他任职ofo数年期间,公司不曾裁员。这一惯例在2018年5到6月间被打破,员工以一两个月一批的速度集中离开。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曾公开承认,5月中时,ofo裁员目标是,从1.2万降到8000人。因为智能锁的普及和对人工需求的减弱,大量的运维师傅被“优化”,总部裁员500人。
裁员被员工当八卦聊起,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原ofo市场部员工陈营告诉市界,8月份,负责人单独约谈他,问他有无新打算,言语委婉,但彼此都心知肚明——此前,公司人力闲聊时告诉陈营,公司已经进行了若干次裁员。
随着手头项目逐渐清零,陈营察觉到由于部门预算缩减,市场部渐渐赋闲,同事们私下交流其新工作机会。他想起刚进公司时的忙碌——每周上六天班,加班到晚上十二点的情况时有发生,与眼下境况大相径庭。
对手不等ofo,大肆开拓疆土。今年10月,原哈罗单车改名哈啰出行,开始涉足网约车。11月7日传来消息,在ofo刚刚败走的日本,摩拜将与松下合作推出共享电助力单车业务。
对手紧逼,小黄车自身的版图也骤然收缩。距离小黄车宣布进军全球20个国家200座城市刚过去一年,扩张期与收缩期无缝连接。8月31日ofo宣布退出西雅图,圣地亚哥一个回收中心以每辆小黄车3美元(折合人民币21元)的价格回收了5000辆单车,做了一笔好生意,也宣告ofo在美国的发展失败。
至今,ofo在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业已中止或暂停。
曾经沧海
美团收编摩拜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在离开时感慨:“资本助推你的,都得还回去。”为当代创业做了最好注解。
倔强的ofo也不得不承认,资本助燃了小黄车的生意。戴威曾公开表示,在他的设想里,小黄车迎来辉煌时刻,可能需要十年八年。他承认,资本的投入,加快了小黄车实现理想的进程。
2015年,在资本助推下,北京大学里的小黄车极速饱和,为了获取更大订单效率,小黄车决定走出北大进入其他高校。后来,资本推着小黄车从校道走上城市道路,2016年5月,ofo与摩拜短兵相接。
浩浩汤汤展开的补贴战、价格战、开城战,让业者嗅到了当年滴滴与快的两相对抗的味道。说资本选中了ofo与摩拜,在共享单车领域复制了当年的网约车大战,也不为过。
按照网约车大战的时间线,资本接下来要做的,是将两强推至合并的谈判桌,合并完成,其中一方老大退场,共享单车进入新时代。
果不其然,对峙一年有余后,资本开始暗示合并。
2017年9月,金沙江创投董事长总经理朱啸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ofo和摩拜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95%,投放量已经达到饱和,如果想要盈利,两家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此前,他一直坚持ofo与摩拜独立发展,这是他首次改口,至于谁合并谁,朱啸虎表示,“这对资本来说并不重要”。摩拜与ofo背后的资方——腾讯、滴滴一度积极撮合摩拜与ofo合并。
年末,双方被推到谈判桌前。但滴滴与快的的结局没有再次上演,投资人期望出现的合并没有出现。
戴威或是最大阻力。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一位ofo投资人回忆,几乎所有股东都支持合并,只有戴威不同意。有接近戴威的投资人说,戴威本身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当你赶上了这滔滔洪流,一旦放弃再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就很难了。”
36氪的报道还原了当时的合并方案,这一方案由滴滴给出,提出由程维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更为老练的王晓峰出任CEO,ofo的创始团队则要出局。根据报道,戴威反应激烈,在谈判过程中多次强调,方案对ofo不公平。
合并风波在2017年12月落下帷幕。这年12月4日,戴威针对合并传闻公开回应,被解读为对投资人的隔空喊话:“非常感谢资本,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事件后,摩拜与ofo这对老对手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落寞独角兽
资本最终的目的是收割。
如今,ofo的对手多已归顺于资本。2018年4月,摩拜委身美团,胡玮炜套现离场。哈啰单车为阿里巴巴所控制,夭折的小蓝车也被滴滴接盘,重生后以青桔单车的名号继续打拼。
ofo沿袭了戴威的性子,在面对资本时,是最为倔强的一个,5月份时,戴威依旧高呼保持独立运营的决心。在那轮资本收割中幸存的ofo与戴威,原本应成为最意气风发的一个,但这种情形并未发生,ofo成了共享单车的盘子里最为落寞的一头独角兽。
它曾为保持独立运营做过诸多努力,最终却与资本一一交恶。
2017年7月,滴滴派付强等高管入驻ofo。一名接近ofo的知情人士告诉市界,付强一行空降ofo后,戴威按部就班地安排好他们的办公室与办公所需,同时避免滴滴一行人接触公司运营与财务信息。
3个月后,付强从ofo折戟而归。根据全天候科技报道,2017年11月的某个周末,空降至ofo的滴滴原高级副总裁付强、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财务总监Leslie Liu同时发现自己在ofo的内部权限与邮箱被删除。戴威就说了一句,你们可以走了。两天之后,付强团队离开,同时还带走了此前通过正常入职程序的50位ofo员工。自此,ofo与4个月前刚刚成为自己第一大股东的滴滴交恶。
ofo曾试图引入多方资本,令他们相互制衡,以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运营。
2017年9月22日,ofo上线微信小程序。根据全天候科技报道,此举引发蚂蚁金服震怒。在联系戴威未果的情况下,蚂蚁金服委派专人从杭州飞到北京,在戴威常去的球场等候,并当面提出交涉,要求ofo立刻下线微信小程序端口,只保留支付宝作为流量入口。
之后,阿里转而扶持哈啰单车。哈啰单车在接入芝麻信用体系、免押金骑行后,用户增长立竿见影,增幅一度达70%。而反观小黄车,2018年起颓势渐盛。
ofo曾积极展开自救。今年4月,ofo宣布成立B2B部门,业务涵盖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等。今年6月,ofoB2B负责人邵毅称B2B各项业务进展顺利,营收已超1亿,同时ofo已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盈利。
但现实很残酷。消失许久的戴老板终于回来了,他说:自己错了。戴老板还否认了ofo要破产重组 :“除了倒闭,其他都有可能。”
这话很耳熟。半年前,戴老板还说过,ofo要实现全面盈利呢。
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