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共享单车的风潮一度使北京穿越到人手一辆自行车的年代。但复古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据北京市交通委8月2日称,共享自行车的月活跃度水平不足50%,近一半车辆处在闲置状态。但即便闲置严重,似乎也无法真正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多位消费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下班时间,在地铁附近无法找到可以使用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现身二手交易平台
北京市交通委8月2日称,目前,北京市对共享自行车总量调控政策成效显著,共享自行车总量已由235万辆下降至191万辆。但据车辆监测数据显示,在北京局部区域,共享自行车的月活跃度水平不足50%。北京市交通委方面明确表示,北京将继续实行共享单车增量限制和减量调控政策。今年年底,北京共享单车运行车辆实时监控平台将投入使用,用于监控共享单车过剩情况。
共享单车闲置绝非北京地区的独家难题,据媒体报道,在浙江杭州、河南郑州等地均出现了共享单车大面积闲置的问题,另据一部作品取名为《无处安放》的摄影作品显示,全国20城均出现由无人认领的共享单车构成的共享单车“坟场”。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查阅闲鱼交易平台发现酷骑单车的身影,另有多个卖家在该平台上处理“全新共享单车”。
对于共享单车闲置严重的现象,有共享单车消费者王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天气太热不想骑,同时最初使用共享单车的新鲜感也已经过去了。”此外,王女士还表示,我一度热衷于使用共享单车,并办了年卡,但很多车质量不行,连续开几辆都是坏车,就不想骑了。
谈及共享单车的闲置,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我一开始就不认为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其本身就具备很多被闲置的条件。
李易认为,与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相比,共享单车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当气候处于盛夏严寒,天气出现刮风下雨时,共享单车的使用会骤然降低;另一方面,在过年过节人口转移期间,共享单车的使用量也会有所减少。
此外,李易指出,由于共享单车不属于个人用品,因此消费者不会特意去珍惜。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使共享单车损坏率较高,而共享单车的回收和修理又都需要成本,很可能导致运营商选择抛弃受损单车,造成闲置。
业内坦言回收难度大
如何处置闲置共享单车亦引发业内关注。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解决这些闲置单车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而言,更是一个难题。这也是目前有些地方出现了“僵尸单车”堆积成山的原因,大多数只是通过简单的外包给“废品回收公司”处理。在共享单车企业退出机制是空白的背景下,如果共享单车公司没有明确表示放弃这部分资产,政府也没有合法的手续去进行处置,否则就是侵犯私人财产。
李易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让共享单车运营商把闲置车辆拖回去是很难的,更何况部分共享单车运营商已经破产。李易指出,想要存放或者维修这些闲置共享单车需要维修成本和租用仓库的成本,但目前来看共享单车行业有所衰落,恰逢经济下行周期,想要投资方追加投资是“不现实的”。
在李易看来,目前闲置共享单车数量众多也反映出部分共享单车材料本身回收价值不高的问题,一旦闲置等待自然降解,或将带来环保问题。
“现在共享单车运营商可能是在等待一个契机,等待一个新的转折点。”李易表示:“或许是国家的支持,也或许是行业的合并。”
李易认为,一旦行业通过合并形成垄断,或许就会有人愿意追加投资,未来垄断市场的共享单车运营商或将登陆港交所或到美国上市,这将为共享单车的发展迎来新的机会。
闲置严重却又“供不应求”
尽管有部分地区共享单车闲置严重,但共享单车在热门时间热门地点却仍然“供不应求”。“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在,却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共享单车带来的红利。谈及共享单车的话题,有多位共享单车消费者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在上下班的热门时段很难找到可使用的共享单车。
对此,宋清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去分析某一段时间内“人车矛盾”的突出问题,然后找出“结症”所在,并制定出科学的车辆调配机制,满足用户日常的用车问题。
李易则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人车矛盾”的出现一方面由于损坏车辆无人回收,占用了可供使用共享单车的投放物理空间。另一方面共享单车应在运营上深耕细作,采用行之有效的物流手段去协调部分地区共享单车供不应求的问题。但在共享经济投资降温的背景下,共享单车如果无法追加投资,无论是解决回收还是深耕细作只能成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