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经营管理 -> 正文
IPTV二次测试暴露厂商技术缺陷 是否应该缓行


IPTV呼声阵阵,喧闹的设备商们甚至到了请愿的地步,但市场迟迟没有启动。环境不成熟、政策不开放的猜测背后,其实正是设备商自身的缺陷在作怪

  2005年7月5日,IPTV第二次测试在上海紧锣密鼓展开。
  这次测试由中国电信集团总公司组织、上海电信研究院主持进行,参与测试的有6家IPTV设备生产商:华为、阿尔卡特、UT斯达康、西门子、中兴以及思华。
  测试起源于今年6月初,电信集团总公司计划在5省市17个城市开展IPTV试商用,为确保试商用的效果,它授命上海电信研究院组织设备生产商们进行一次IPTV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下发各省的设备生产商作参考。
  7月25日,《IT时代周刊》记者看到这份测试报告,虽然歌舞升平的现象让人振奋,但其中还是反映出目前国内的IPTV设备生产商们在技术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上海电信研究院一位IPTV资深研究员告诉《IT时代周刊》:目前中国的IPTV还处于一种起步阶段,不论是运营商也好,还是设备生产商也好,都在调整和摸索当中。
  而很多设备生产商抱怨的却是监管层面:目前市场举步维艰,其实设备技术早已过关,主要是政策问题!
  沸沸扬扬的辩论声中,市场依然没有启动。

  热闹背后的隐患

  国内IPTV的声音越吵越大。从今年年初的通信大展露脸以来,就引来了无数英雄竞折腰。
  目前加入这一阵营的,除了负责网络传输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外,还有广电领域的上海文广、央视以及其他8大上市广电运营企业,一个个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积极准备在IPTV市场中大显身手。当然,设备制造商也不甘落后,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中兴通讯、UT斯达康、长虹、微软、英特尔、创维、海尔、TCL、海信、康佳,甚至连主攻游戏产业的盛大也纷纷驻扎。
  然而,热闹的表象并不代表IPTV的商用万事俱备。
  尽管IPTV前程似锦,但作为新生事物,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不足。除了政策不明朗、环境有待磨合外,技术层面上也存在种种问题。深圳同洲电子公司销售副总监伍军钢曾向《IT时代周刊》提及,IPTV的某些技术条件还有待解决:首先是现有网络问题,其次是视频编码格式问题,还有节目存储问题。
  中国电信集团总公司组织的这次测试再一次暴露出目前国内的IPTV设备生产商们在技术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测试内容涵盖了点播时移、直播、信息服务、机顶盒、业务管理、运营支撑6个部分。原本定于7月12日上午结束的测试,到本刊记者发稿时还没结束。
  在测试中,遇到了一些事先没有料到的麻烦。如某著名通信设备供应商的设备在测试开始不久就中了病毒,导致测试网络瘫痪,测试只能终止。其直播频道切换从第一天上午开始测试,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演示通过,切换效果也不理想。现网设备能真正支持组播的少之又少,性能都很差。现场的工程师向本刊表示,现在的IP网根本不具备组播条件。
  上海电信内部人士向《IT时代周刊》透露:当初文广、网通在哈尔滨合作开展试点的时候,选择由UT斯达康来提供设备。哈尔滨向UT斯达康订了10万个盒子,但是只供了1万。UT斯达康曾解释,他们现在只能搞全网组播,其他技术目前还没有完成开发。目前很可能由另一家公司提供后续的盒子。但UT斯达康的系统不开放,系统难对接,也影响到终端产品的兼容性,最后会导致运营商在市场失去话语权,这是运营商所不能接受的。
  阿尔卡特也问题多多,测试中途多次遇到停顿。7月,阿尔卡特重新开始测试,现场是一片忙乱景象。
  据参与测试的工程师透露,测试中,华为、中兴现场表现相对较好,UT斯达康也算可以,而阿尔卡特、西门子、思华效果较差。
  《IT时代周刊》从上海电信研究院得到证实,除华为、中兴外,其他4个厂家根本没有STB双栈协议的概念,时移功能在现实商用中根本不可用。
  测试之下,暴露的问题多多,与其表面的热闹景象似乎不相符。

  设备生产商的烦恼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上海的跨国巨头,阿尔卡特已在上海耕耘了20多年,与文广、电信运营商乃至上海市政府关系颇为密切。作为本次测试中的一员,它对IPTV的期望有多少?扮演的角色又如何? 
  阿尔卡特对IPTV可以说是花了血本的。
  早在2004年6月,它就与上海文广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在宽带接入与移动视频方面展开广泛合作;2005年4月,阿尔卡特在上海成立了亚太区IPTV方案创研中心;7月中旬,与上海文广宣布成立IPTV联合实验室,以促进IPTV在中国的商用发展,更好地售出自己的设备。
  这个实验室是阿尔卡特IPTV方案创研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广作为内容提供商,与阿尔卡特这个电信设备商强强联手,共同研究IPTV在中国的发展,据说此模式在中国尚属首次。
  本刊记者获悉,广东电信今年年初举行的那次测试中,采用的是华为、中兴、思华和UT斯达康的产品,华为、中兴、思华3家平分广州测试项目,UT斯达康独自做广东汕头测试项目。阿尔卡特最后被排除出局。
  对此,一位流媒体资深人士认为:“阿尔卡特还没有很好的适合国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在国内就没进局过。它毕竟是大通信厂商,IPTV不是它的主要业务。”
  某IPTV独立观察家向《IT时代周刊》指出,“阿尔卡特公司比较牛,但并不代表它的IPTV产品也牛,出局肯定是产品没被电信认可。别的不清楚,它的终端肯定是拿别家公司的,它自己没有。国内IPTV标准什么都没定,它也无法整合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不是跟着别人跑。国外有些单子它是和微软一起做的,国内本身产业没起来,它影响力有限。”
  这番见解让本刊记者产生了团团疑虑,对于现存的一些技术问题,阿尔卡特是否有成熟完善的解决方案?阿尔卡特推广其IPTV产品,有准确的定位吗? 

  “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讲,H.264是普遍采用的标准。在目前的测试中,阿尔卡特是惟一能支持H.264的两家厂商之一。”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负责媒体宣传的汤建芬解释道:“在国际市场,阿尔卡特是全球主要的IPTV解决方案供应商,70%的IPTV用户都是通过阿尔卡特的解决方案实现的。目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正在致力于IPTV的真正商用。”
  为突破技术上的问题,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一直很勤奋。目前已从UT斯达康、思华等公司各挖走10多名IPTV工程师,而且挖人和招聘还在继续。
  但即便如此,阿尔卡特在上海电信研究院的这次测试中,“成绩单”仍然不怎么好看——暴露出其系统不支持H.264编码,不支持组播时移、STB双栈协议、信息服务增值业务等技术问题。
  某IPTV市场研究员告诉《IT时代周刊》,就阿尔卡特而言,目前它的业务模式主要还是以点播为主,规模还很有限,视频质量也不尽人意。

  IPTV是否应该缓行

  透过表象看本质,其实IPTV并没有我们看到、想象的那样成熟。想让VCD、DVD寿终正寝,实现真正的IP,IPTV似乎还差一段距离。
  IPTV独立观察家张彦翔告诉《IT时代周刊》:目前中国的IPTV是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事实上还没有真正打开市场。这是因为IPTV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乃至设备生产商都没有真正准备好。甚至还不知道该怎么准备。很多问题,包括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还悬着,产业链上的角色们都不知如何入手,只好观望。
  现在,IPTV整个产业链上从设备制造商到内容提供商,再到运营商……喊得最响的就是设备制造商。
  但市场却并没有真正热起来,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标准政策和网络带宽这样的问题上。
  对于现在很多设备商都在一个劲地高呼“带宽太窄了”的现象,一位IPTV工程师向本刊记者谈了看法:网络并不是大问题,主要是看想做多大,把条件放得高,那么总是要升级升级再升级的,更何况有了数字电视这个参照物,所以就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拉伸了对网络条件的高要求。其实,一般2M的网络条件就可以做了,但盲目追求高清,脱离实际,就造成IPTV非要在更高带宽上跑的错觉。现在做IPTV的还有一部分设备商盯的不是IPTV,而是背后的网络升级改造的大蛋糕,所以他们才会一个劲地鼓吹。
  上海电信研究院一资深研究员告诉本刊,目前中国的IPTV市场所表现出来的燥热,并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表现。正常的模式应该是市场需要带动运营商需要,然后由厂商供给,而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却是厂家推动型的局面,是厂商需要来推动运营商解决问题,进行市场造势。而运营商在政策面不清的情况下更多还是做前期准备,导致设备生产商投入大,而市场真正在什么时候拉动起来,心里却还没有一杆准心秤。
  事实最权威。测试一次次告诉我们,现在IPTV要大规模进入商用,欠的不仅仅是推动的“政策东风”、承载的“网络之船”,设备制造商们的技术准备也并非像他们鼓吹的那样已经完全成熟了。
  还是那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想真正带动这个市场,浮躁解决不了问题,沉淀下来修炼技术内功是整个市场发展乃至成熟的依附。步子稳一点,对中国IPTV市场绽放娇艳的生命之花有益无害。

记者/邓胜 沈智丽(发自上海)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