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经营管理 -> 正文
共享出行的下一个风口

共享经济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共享出行方面,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的共享出行挤压的仅仅是大出行领域的一小部分,而蔓延的“共享”一定会产生病毒传播效应,快速覆盖更多基本领域的需求和供给链。
  当我们第一次听说滴滴、Uber的共享出行模式的时候,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然后直到某一天,人们发现在大城市里不用分享出行软件已经打不到车,而准备出行时的下意识动作居然变成了掏手机。
  一切小信号都在说明共享经济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尤其是大城市生活中的人们——的出行方式。而随着共享出行天翻地覆地变局之后日渐进入常态化,人们也开始构想这样一个问题:共享经济,或者说具体到共享出行领域,还有没有更深一步的机会?共享出行会截止在打车这一个消费行为上吗?
  结论显然不是。从商业逻辑上看,目前的共享出行挤压的仅仅是大出行领域的一小部分:出租车出行,而共享作为一种消费逻辑是不可能停止在对这样一个初级领域完成挤压上的。蔓延的“共享”一定会产生病毒传播效应,快速覆盖更多基本领域的需求和供给链。
  相比公交领域的行业壁垒,接下来被共享经济“感染”的,应该是目前出行矩阵中最脆弱的环节:租车。
  【租赁汽车:分享经济的必走棋】
  为什么一定是租车?
  从分享程度上看,如今Uber、滴滴所使用的出行模式仅仅分享了车辆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其所有权依旧归车主所有。换言之其距离彻底的分享模式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其价值分享并不彻底。
  从市场需求上看,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崛起以及消费场景的变迁,人们对汽车和出行的使用期待也在发生变化。自驾显然对时间和出行模式的选择更加自由,与司机产生各种纠纷的可能也基本消失,并且自驾和轻出行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普及后,其市场刚需也在显著增加。
  从城市需求的角度看,大规模普及化的汽车租赁,由于没有司机和汽车所有人,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和装载效率。显然将为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提供更大的助力。
  另外从产业需求上看,普及化的租赁汽车是清洁能源汽车快速占领日常出行市场的最简单途径,也是自动甚至无人驾驶汽车进驻市场的排头兵。这都是汽车制造业所亟需的未来之匙。
  租赁汽车的破局发展,是出行场景中各方利益最近期的交汇点。目前国内出租车出行已经达到300亿以上的市场体量,但依旧很难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方便快捷并形成规模化的租车服务将有可能对出租车出行市场快速形成体量渗透,抢占网络化出行的主阵地。并且租车行业必将卷入电动汽车的大产业链,与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形成生态闭环。有这两项保障,分时租赁汽车未来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甚至万亿都有可能,毕竟谁都无法与趋势为敌。
  假如出行行业一定会迎来下一轮共享经济爆发的话,那么租车恐怕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汽车租赁如何生长为专车、快车一样的市场巨头。很抱歉,那必须从一场死亡开始。
  【消失的舞台:分时租赁汽车之死】
  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短期未来中理想化的汽车租赁模式:当你想要出门的时候,无论是上班还是旅游度假,都可以拿出手机进入某个APP,预约一辆身边步行可达的清洁能源汽车。到达目的地之后可以用APP自动预约停车位,可以随时预约途中的能源提供站或者维修站。使用后可以在任意网店还车缴费,甚至自驾游之后懒得开回来,直接在异地还车。
  这种理想化的分时租赁汽车模式,留给我们美好畅想之余还留下了一个非常残忍的现实:传统租车行业是基本无法走入这个场景的。
  目前国内的租车行业,包括电动汽车租赁行业,在分享经济到来之时暴露了大量问题。
  首先是传统租车行业的服务目标都非常狭窄,基本集中于按天收费的模式,并且集中于二三线城市以及郊区市场。城市交通的核心场景对于目前的租车来说是非常遥远,从基础设施到成本链条甚至市场心理都完全不同。
  其次目前租车行业的集成化非常低,巨头效应基本没有。全国范围来看,最主要适应市场的还是各个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性租车平台。处在以旅游为核心,各自为战的散乱市场阶段。很难提供集成化、互联网化的高效率服务。
  另外,清洁能源汽车带来的“轻租赁分享”模式也在技术上与现状的租车行业不相兼容。从电桩的建设,到电动汽车的保养维护,再到电池回收等细节技术问题,都不是目前的租车行业所能适应的。即使传统租车行业强行转型,其风险与预期收益落差也很难被承受。
  总之结论只有一个,当我们开始希望让租车变成共享出行下一个天然温床的时候,事实上租车这个市场行为的舞台就已经完全改变了。它需要的是巨大的投入产出,去对飙专车市场等1.0共享出行,而不再是长途大巴等出行模式打“性价比之战”。
  舞台消失,意味着选手的大批退场。我认为分时租赁+共享出行模式的兴起,一定会从第一批进场玩家的死亡开始。
  【重装备玩家的游戏:分时共享汽车究竟怎么玩?】
  打过网游的都知道,任你经验再多,技术再好,想要跟人民币买装备的玩家PK,最好还是洗洗睡吧。
  互联网市场中并不缺乏以小博大的例子,但是在如今能看到的分时租赁汽车未来里,却恐怕只能是“重装备”玩家的天下。
  如果能强势推广一种共享出行方式,并使之成为大城市出行的主流选择之一,那显然造就千亿级的市场和几家现象级的巨头企业将是题中之意。但是这样的企业必须完成什么呢?
  摆在行业面前的第一个难点,是共享汽车的网点建设。尤其在北上广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打造便捷完整的汽车租赁归还网络显然是一件成本极其高昂的事。未来的汽车租赁肯定要主打符合环境需求的电动车,因此大规模的电桩等充电设备建设就成为了极其耗费成本,并且收益可能并不迅速的市场沉淀行为。然后是大量停车位的产生,以及网店维护管理等问题,这样的成本都让小玩家望而却步。
  然后是在汽车环节的投入。要知道,租赁用的清洁能源汽车与普通汽车本质上有非常大的不同。汽车需要从生产源头就配适租赁网点,并且在能源使用、车联网系统搭载上都跟投入销售市场的汽车有很大区别。
  再就是用户运营环节。之所以滴滴快速崛起,而不是传统出租车公司转型成功占领共享出行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滴滴在大数据、网络运营和网络营销方面的颠覆效应。分时租赁的汽车共享也是一样,不用互联网思维形成颠覆效果基本前途渺茫。
  当然,在中国这个市场形成矩阵效应,需要各地方政府的。目前来看清洁能源汽车租赁得到了政策的很大程度倾斜。无论是在税收、运营还是拍照问题上,都会比专车、快车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但是在网点的建设上,尤其要在二三线城市全面铺开,必须得到各个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
  总之,四大装备决定着分时租赁汽车想要形成滴滴、Uber般的颠覆效果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也给快速形成行业壁垒,阻止劣币搅乱市场造就了契机。或许当初打车软件的乱战,在接下来的分享出行战局里将不复存在。
  目前来看,这个给人无限遐想的市场空间,有哪些玩家的机会最大呢?
  【新生与裂变:已经进场的player】
  在线打车的产业生长模式或许可以作为先例:第一批进场的小玩家面临大洗牌的同时,也就是巨头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如果说传统租车行、地方性租车公司、小型在线平台为主的第一梯队在舞台转换时退场,那接下来登场的又会是哪些?
  从入场券的条件看,必然是在车辆——网点——在线运营这一套产业链中一个或几个关节占据重度优势的企业更有可能。而新兴企业也绝不是没有机会,但更可能发生的是新兴平台在快速完成小范围落地后引进巨头资金,依靠BAT级别的大腿开展开大市场的争夺。
  而目前最靠近分时共享出行未来生态的,有这样几种企业:
  首先是滴滴、uber这样的共享出行品牌,它们掌握着庞大的流量优势和大数据优势,深谙互联网思维,并且对市场供需转型有深刻理解。在线出行平台+分时共享汽车很可能会变成接下来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共享出行品牌进军分时租赁汽车市场,主要难点在于缺少汽车制造环节的支撑,毕竟分时共享汽车较比打车行业“重”的多。如何打通产业上游的“重度资源”将成为共享出行平台进驻租赁汽车的核心关卡。
  然后是汽车企业为背景的分时共享汽车平台,这类企业在车辆源头上有依靠,处在行业链的顶端。并且往往与政府有深入合作基础,在网点建设、牌照审批上具有优势。背靠上汽集团的E享天开就是目前完成度比较高的此类企业,在上海中心城区的打造比较完备。这类企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完全适应互联网生态,但是随着汽车制造业新常态的到来,汽车企业延展转型想来也会更加频繁。
  再就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密切,具有高度地缘性优势的企业。未来它们也会在分时共享出行领域分一杯羹。但就如同打车大战之前,行业内也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性打车软件和出租车预约平台,但在滴滴等打车软件兴起后只能快速退场。因为共享出行的核心竞争力是规模效应,地方性平台很难构建规模化影响,全国范围的合并兼容必定是大趋势。
  从2014年开始,乐视一方面大举侵入汽车领域,搭建汽车生态的乐视在汽车制造端有相当强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在今年初,推出旗下零派乐享电动汽车分时共享服务。
  据称,零派乐享将延用乐视的开放生态资源,并与电桩制造企业、智能停车平台展开深度合作。
  随着易到在乐视生态接入后,回马枪几个月就杀回第一梯队,“乐视生态”也从口号变成了一种现象:生态开放所能带来的势能爆炸日益超过传统预估。背后站着整合乐视汽车的零派乐享,在链接生态和平台开放理念下半路杀出,算是剑走偏锋,说不定还有奇招跟上。
  有所依靠也好,模式颠覆也好,分时共享汽车行业在等待的一定是“重装备”玩家,且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在已有共享出行价值链中寻找到一种“细胞分裂”的可能。
  毕竟共享经济已经走出很远了。
  【结束语:救世主和众生相】
  当很多一二线城市开始推行市政自行车的时候,我就听很多人质疑过自行车的价值和运力。但事实是如今随借随还的自行车已经成为生活和旅游不可缺少的交通形式。
  因为它使用足够方便,并且可以打入各种其他交通工具无法填满的细分需求,比如从家到地铁,从公司到超市。
  需求决定价值。分时共享汽车可以补充出租车出行和公交出行之间的大量缝隙,并且对于城市提高效能、减少污染有非常强的推动,只从这两点看,分时共享汽车的未来就难以估量。
  而关于未来,有两件事是已知的。
  一是必然出现一位或两位“救世主”,把整个分时共享变成“既然能这么玩,还买车干嘛”的消费者认知。整个产业在虚席以待,当然期间的厮杀和危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是未来的市场必然是“众生相”。分时共享不同于打车,它的产业链太长。又涉及制造业、地产、市政等等重基础产业,未来整个产业链会开放无数小窗口,最终造成一个新兴的完整生态。
  当然,与无人化驾驶、清洁能源汽车等趋势一样,分时共享绝不是未来汽车生态的完结,它仅仅是个开始,甚至才是开始的开始。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