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经营管理 -> 正文
创业工厂Betaworks三大法宝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今天撰文称,凭借着投资获得的丰厚回报,位于美国纽约的创业工厂Betaworks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该公司的独特战略则可以归结为三个词:建设、收购、投资。
  以下为文章全文:
  Betaworks创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纽约,他们近期似乎状态不错:去年收购了Digg后,帮助这家病入膏肓的社交新闻服务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们的《Dots》游戏在iOS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由于很早就入股了Tumblr,所以在这家轻博客平台被雅虎斥资11亿美元收购时,他们也获利颇丰。这家公司的独特战略可以归结为三个词:建设、收购、投资。
  要给Betaworks贴上一个标签绝非易事。有人说他们是创意实验室,有人说是数字工作室,还有人称之为“建设公司的公司”。事实上,他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独特道路,既不同于Y Combinator这样的创业孵化器,也并非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无论是什么,他们迅速、敏捷、不怕失败的模式似乎都很适应当今的科技环境。
  建设
  就拿他们刚刚完成的“Hacker in Residence”项目来说,8位资深程序员来到该公司工作了4个月。前几周,他们想出了几百个创意,然后选出十几个。他们做出了原型,并亲手试用了一些,前景不佳的最终被砍掉,然后针对一些有潜力的项目组建了团队,例如GIF搜索引擎Giphy。最终,五家创业公司诞生了:一家做游戏、一家做搜索、一家做天气服务、一家做音乐协作工具,还有一家做视频传递应用。
  其中一位名叫亚历克斯•钟(Alex Chung)的黑客曾经参加过Y Combinator的项目,他说:“孵化器是旧模式。你大力投入了一个创意,然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招聘和融资,但却不知道能否成功。”但在Betaworks,他拥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展开各种尝试,然后放弃之前的想法。而当一个创意获得用户认可后,还可以很快组建团队。“移动应用行业跟唱片业很像,都得靠主打作品。”他说。
  换句话说,他们采用了“广撒网,细挑选”的战略。相比于有抱负的CEO,Betaworks更看重新产品。他们在一份颇有指向的声明中说:“我们吸引那些有能力自己创办公司,但却不想运营公司的人。他们更喜欢同时成为8款产品的联合创始人,而不想长时间只担任一家公司的唯一创始人。”
  Hacker in Residence培育的每个格项目现在都成了一家微型公司,以独立实体的身份整合起来,股权则由Betaworks和公司创始人分享。“我们主要看重建设,这是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哪个项目6个月后失败了,我们一点都不担心,会直接停掉项目,然后继续发展。”Betaworks高级副总裁保罗•墨菲(Paul Murphy)说。
  但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做法。“哪个伟大的创业公司没有遭到过非议?没有经历过失败?”一位科技行业著名投资人说,“如果你不给创始人施加压力,就永远做不出伟大的公司。”
  投资
  目前为止,Betaworks有足够的财力来不断尝试。他们曾经是Summize和Tweetdeck的早期投资者和运营伙伴,这两家公司都已经被Twitter收购。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笔收购帮助该公司获利约5000万美元。对Tumblr、Groupon和OMGPop的投资也收到了回报:Tumblr被雅虎收购,Groupon已经上市,OMGPop则被Zynga斥资2亿美元收购。就是这些投资使得该公司的早期支持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甚至连公司自己也实现了盈利。他们仍在开展很多种子投资,今年已经完成11笔交易。
  然而,正是因为投资业务取得的巨大成功,让该公司进入到一个关键时刻。多年以来,Betaworks的两位联合创始人约翰•波斯维克(John Borthwock)和安德鲁•维斯曼(Andrew Weissman)都在明亮通风的办公室里相对而坐。他们被视为公司的阴阳两面,波斯维克更关注运营和产品,而维斯曼则更看重投资,但他们也都会从彼此那里吸取能量和智慧。
  但2011年秋,这对创业伙伴对Betaworks未来的走向产生了分歧。维斯曼希望单独成立一只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以便扩大该公司的投资部门,从而展开更多交易和投资。这场争论导致两位创始人决裂。维斯曼最终离开,加盟了风险投资公司合广投资(Union Square Ventures),Betaworks则由波斯维克负责。于是,波斯维克对他们最初的使命加倍下注:继续建设公司。
  “这确实翻开了新的篇章。”波斯维克解释说。Chartbeat、Bitly、SocialFlow等第一代公司都是企业软件公司,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来赚钱。而现在,Betaworks已经转变了方向,第二代公司主要面向消费用户,而且越来越看重移动行业。
  收购
  目前来看,Betaworks最大的谜题便是新Digg,他们2012年7月收购了这家公司。这款服务曾经是社交新闻领域的开拓者,并成为各大网站的重要流量来源之一。但Digg早已风光不再,用户也大量流失,仅托管成本就高达每月20万美元。
  Betaworks团队将原先的Digg网站放在一边,开始从头改造该公司,并将成本压缩到每月2万美元。Digg的用户数出现了U型反转,并再次成为各大网站的重要流量来源。取得了初步成功后,Digg团队又接受了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在短短3个月内开发一款代替Google Reader的产品。
  协作使得这一计划成为了可能。年轻公司可以利用Betaworks积累的海量实时数据,甚至可以分享工程和设计人才。“如果要从头开始建设,就需要投入很多精力。”Betaworks用户体验主管尼尔•威赫勒(Neil Wehrle)说,“例如,开发一个流程,让用户注册、登录,并与Twitter和Facebook关联起来。我们之前已经做过这些事情,所以已经有了可供借鉴的模板。”
  为了帮助Betaworks培育的新一代公司发展,波斯维克招募了很多人才。山姆•曼戴尔(Sam Mandel)从Tweetdeck跳槽过来负责企业发展,曾经在谷歌和白宫任职的安德鲁•麦克拉夫林(Andrew MacLaughlin)则出任了Digg的新CEO,吉拉德•洛坦(Gilad Lotan)离开了SocialFlow担任Betaworks首席科学家,尼古拉斯•切尔斯(Nicholas Chirls)则重点关注Betaworks的种子投资。“我已经组建了梦之队。”波斯维克说。
  把主要精力用于建设企业,而不是展开投资,势必面临很大的风险。目前为止,Betaworks尚未成立一家足以为其运营发展提供充裕资金的公司。但他们正在努力进取。“公司的使命和利润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从发展初期就担任Betaworks顾问的大卫•沈(David Shen)说,“很多外人都会说,‘别自欺欺人了,没钱怎么活?’但我们每天起床确实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是一帮希望做点新东西的创业者。”
  但初期迹象显示,Betaworks培育的年轻企业都在尝试各种商业模式。例如,iOS游戏《Dots》就可以让用户花钱升级战斗力。Digg也开始在主页上投放广告,还计划针对RSS阅读器的优质版本收费。讲故事应用Tapestry最近则与多芬和通用电气等大品牌展开了合作。Betaworks最近还收购了Instapaper,后者早就拥有了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而且与Betaworks不断扩大的媒体生态系统非常契合。
  Betaworks培育的第一代公司最终要从外部融资,并且独立发展,但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将现有项目长期保留在内部。波斯维克称之为“Betaworks长期进化的新阶段”:从原本依赖主打项目的创业工厂,转变为我们梦寐以求的状态:一家以数据为导向的媒体公司,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升价值。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